首页
|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工商管理论文网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试论增值税转型的利弊关系
试论增值税转型的利弊关系
XCLW105256 试论增值税转型的利弊关系
一、生产型增值税的积极作用。…………………………3
二、生产型增值税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3
三、增值税需要转型是历史必然。………………………5
四、几点思考。……………………………………………6
内 容 摘 要
增值税实施的利弊关系,要本着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是否与其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找出其中的利弊关系,更好地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税收政策,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关键词:税收征管 税制改革 增值税转型
试论增值税转型的利弊关系
一、生产型增值税的积极作用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4年我国推行了生产型增值税,此举于当时我国的财政状况相适应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CDP比重不断下降,由1979年的31%下降到1993年的13%。因此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呈下滑态势,1993年仅为33.7%.因为中央财力有限,致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随之削弱。可以说,1994年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实践证明,1994年改为生产型增值税后,“两个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CDP的比重由1995年的10.7%上升至1999年的14%,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已达到55.7%,并稳定在50%左右,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税收收入在连续几年较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1年中国每个月的税收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国税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截止2001年的财政收入状况来看,选择生产型增值税进行税制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是要给以肯定的。
二、生产型增值税确也存着一些问题。
增值税按其税基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购进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抵扣上。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当期转移产品价值中去的一部分已征税款;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已征税款允许一次性抵扣。由于抵扣方式和时间上的不同,三种类型增值税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由于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使得产品成本中包含了这部分税金,没有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从而降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对投资起到直接而强烈的限制作用,进而阻碍经济的增长或防止经济过热。特别是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这种作用更加突出。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分期扣除,但从技术上说,计算复杂、征管难度大,因此采用收入型增值税将付出额外的社会成本,即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的提高,从社会效率的角度看是低效率的,只有极少数国家采用。
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一次全部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税金,相当于仅对全部消费品征税,从而将产生刺激投资的作用,资本的形成将刺激经济的增长。
实施生产型增值税税制改革至今已十载有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状况发展变化,就已经显露出生产型增值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有了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
1、重复征税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生产增值税,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不允许抵扣,从而使这部分税款资本化,分期进入产品成本中,成为其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产品以含税价格销售到以后的生产经营环节时,再增值、再征税,形成重复征税,而且产品流通次数越多,重复征税就越多。
2、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产品将广泛走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为鼓励产品出口,我国还采取“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由于是执行生产型增值锐,不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已征税款进入成本后,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另外,由于无形资产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对那些知识产权含量高的产品,其产品中所含的营业税不在出口退税范围之内,这样也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3、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这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税负重于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如能源、化工等基础工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消耗比重小,因而能抵扣的税款比重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一些加工、零售业,由于固定资产比重小,能抵扣税款的原材料比重大,因而企业税负相对轻。这样不仅对加工业的扩张起了诱导作用,而且抑制了我国本应鼓励优先发展的基础行业,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进程,不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三、增值税需要转型是历史必然
经济决定税制,税制反作用于经济,税制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对增值税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1、生产型增值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问题来看,任何一种税种走上历史的平台,主要要看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选择生产型增值税,在当时的经济变化的背景下是正确的,实践证明,生产型增值税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时过境迁,通过时间的推移,在今天新的经济环境下,暴露出的问题是生产型增值税不能满足变化了的经济形式发展的要求,所以必然的就提出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的问题。
2、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不断提高,具备了增值税转型的条件。
虽然消费型增值税相对生产型增值税来说,税款抵扣业务更加复杂,征管难度大,要求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经济信息有充分的监控能力,税务系统征管能力对商品流转全环节必须进行全程管理。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税收征管的加强,税收制度的完善和计算机网络普及,特别是“金税工程”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LS)”逐步到
位,标志着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3、加入WTO与对外贸易的挑战。
加入WTO使我国关税壁垒严重弱化,加上非关税壁垒的一些条款的严格限制,使得这些传统措施对外贸的保护作用日益削弱。面对这种经济挑战,我国国内增值税必须进行转型,进行税制改革。应充分发挥消费型增值税作用,消除生产型增值税对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对进出口贸易进行保护。
4、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政策接轨。
目前,世界上凡征收增值税的国家,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力大大增强了,与我国进行经济贸易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还将有利于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增值税制度接轨,使我国经济和税收进一步国际化,对外贸易和先进技术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既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增值税的必然选择。
四、几点思考
1、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和多年来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使我国的税收工作逐步成熟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税收政策实施之后,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对税收征管给予高度重视。政府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税收政策的成败。政府必须在税收征管、税收监督等方面进行宣传,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对策,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重重之重。
2、唤起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积极交纳税金。
近几年中,我们从外部世界的报道中常常听到一个不光彩的话语,那就是“中国人的素质较差”,主要反映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国内的媒体报道中,“素质之差”的问题就不拘限于旅游一个行业了。在税收征收中,也常常有一些人不积极纳税,甚至偷税、逃税,这就影响到该收的收不回来。今年上半年调整个人所得税时,申报大限已过,但仍有少数人不申报不纳税,这些人不乏“老总”、“高层”之类,是现时吹捧的“精英”,居然如此行为,实在可悲!据传,在西方一些国家,每逢纳税日倾城出动,争先恐后交纳税金,已成为一种风尚。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宣传教育我国人民,积极依法纳税是我们的光荣义务。只要民众们纳税意识提高了,积极交纳税金,就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不受损失。
以上两点,是增值税转型中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逐步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能力,逐步唤起纳税人纳税意识,把纳税视为自己的光荣义务,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我们的税收工作就好做了,其他诸如转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察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
参 考 文 献
[1].李书锋 .《税法》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2].王庆雯、李文.《税法学习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6.3
[3].尹忠明.《国际贸易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
[4].史正保.《经济法纲要》.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2
[5].郑亚光、饶翠华.《公司财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
[6].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增值税常用税法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
[7].张全成.《增值税管理与稽查实务全书》.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8
[8].杨震.《中国增值税转型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试论增值税转型的利弊关系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对策及其发..
下一篇
:
企业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
Tags:
增值税
转型
利弊
关系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