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系统的文化与技术理论知识、较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工的水平)的熟练技术工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注5)技校的课程有文化课、专业课、操作技能课,而技工学校的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课是为生产实习课服务的。但教育质量是由学校教师的合力创造的,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全体教师要认识到学校育人的工作是一个教师集体活动的过程,只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教育任务的,个人的劳动成果只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体现,要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因此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集体协作精神。当学校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人们相互支持,步调一致时,易形成合力,教育质量就较高。反之,人际关系紧张,教育质量不是内耗掉了,就是难以直接作用于学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信息交流的有效性,若师生关系紧张时,学生对教师有反感、厌恶情绪,不愿接受其教育,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我校最近几年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上课睡觉、吵闹、不交作业等现象极其普遍,而部分教师无法驾驭课堂纪律,感到力不从心,自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改革教材内容,降低难度,改革考试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这样,教师因为喜爱学生,和学生有深厚的感情,会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以更大的热情对待教学,刻苦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长。而学生也会因热爱、敬佩教师,视教师为知己,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思想。此时,双方都感到与对方相处是轻松、平和、愉悦的,双方处于接纳状态,这样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相互影响,最终完成教育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有效的课堂管理有着重要作用。第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科学的课堂管理不仅仅是教师以纪律来控制、约束学生,而且包括在管理过程中应具理解、协作及征求和采纳学生意见等民主管理方式,民主的课堂管理方式可使学生减轻焦虑,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一般而言,若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讲课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并由此对教师产生钦佩和信服之心,愿意与教师交往,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好。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减少课堂中若干违纪行为的发生,这些违纪行为包括上课吃零食、睡觉、大声讲话、不服从教师的管理等。若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责骂、体罚,只能加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若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热情,尊重其人格,理解、关爱学生,就会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到技校学习的大部分同学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且部分学生属于后进生,受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影响较大,已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部分学生抱着一种“混”的思想进入技校;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进入技校;部分家长抱着“送到技校有人管着,别出事就行”的态度,送子女上技校。进技校的大部分同学对专业、对前途认识不清,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自觉性差,是非观念淡薄。原以为到技校学习较轻松,但随着文化课、专业课、专业操作技能课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基础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同学感到学习有难度,加上意志薄弱,畏难情绪加重,厌学情绪加重,于是就丧失了自信心。此时如果父母过多地指责、教师过多地批评,被同学或班级排斥,从而实际被排斥在集体和家庭之外,正当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冷漠感。这种冷漠心理可能会泛化到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上,严重的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心理紊乱乃至心理障碍。小至产生逆反心理、怕羞、性格孤僻,大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于是有的同学好打架斗殴(技校打架频率较高);有的同学通过破坏公共财物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同学情绪消沉,缺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学习不安心,对职业前景失去信心;有的同学甚至离家、离校出走。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把握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现实中往往有些教师认为怀才不遇,能力未被领导欣赏,得不到重用,而愤恨不平;有些教师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奖金分配方案不合理,而感到世道不公;有些教师认为荣誉是领导的,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是为领导做的,于是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下降。这些教师往往易把情绪发泄到工作中,易迁怒他人,甚至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自然不受学生欢迎。领导若不及时与之沟通,这些教师或许会走极端,有的内心封闭,待人接物冷冰冰,不愿与他人交往;有的不遵守规章制度;有的不安心教学;有的态度消极,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对教师本人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对学校发展势必造成负面影响。校领导要明确: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的最重要的前提。因此要积极为教职工创造对话、沟通的机会,把问题提到桌面上去解决,化干戈为玉帛,同时领导办事要讲人情味,努力与教职工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会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四)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有益于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学校组织的巩固和发展需要集体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以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而这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只有人际关系密切、和谐,教职工认同感强,才会有组织的强大凝聚力,个人目标才会与组织目标相统一,才会形成集体意识,学校成员才能去追求组织目标。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组织将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凝聚力是一个学校战斗力的标志。若人际关系紧张,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安全感就会下降,加之有些教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慢慢地就会变得压抑,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工作,还会萌发调离学校的思想。当人心向背,人心思走的时候,学校组织就难以巩固,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因此在管理中应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在管理中形成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组织环境,建立宽松、有人情味的管理文化。这样就为每个教职工个性心理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管理效率。
三、塑造技工学校良好的成员人际关系,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技工学校成员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研究(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