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特别是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加凸显出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曾介绍说:“中小企业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几乎每一步比大企业都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会面临各种所有制上的问题,面临国家政策上不平等的问题,面临着贷款难,包括一些服务,取得信息、取得人才等等方面都有难处。”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既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前身,也是产品价值的归宿。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撑起企业的脊梁,流动资金一刻也不停地奔腾在企业的血管里。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利润的获得都是以资金的投入为前提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资金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
二、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融资市场基本状况。
1、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筹资渠道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了资金的源泉和流量。目前,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一般七种: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和外商资金。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资金的属性。目前,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一般也有七种: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发行融资券和租赁筹资。
2、我国金融市场的组织结构。金融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媒介,是融资的前提条件,主要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构成。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不够完善。
3、金融市场交易工具。金融市场交易工具是金融市场参与方进行交易的媒介,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在我国目前主要的金融工具有: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等。
(二)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1、不同规模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看,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型企业由于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财务资源有限,以本地业务为主,决定了它的融资以直接融资为主,如民间借贷、集资、融资租赁等。而中型企业由于从业人员较多,业务和产品都在扩张,它的融资具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特点。如银行借贷、中长期资本融资等。
2、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各种类型中小企业由于对融资渠道和条件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制造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多样和复杂,一般而言,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速度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面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应较大,从银行等信贷机构融资的难度也较大,要多种融资方式并重。而服务型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资金需求主要是流动资金,而且是量小、频高、期短,因此较易从信贷机构获得资金,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对于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具有超前性、不确定性,因此风险较高,融资相对较难,大多只能依靠各种风险投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3、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创业阶段,企业缺少固定资产,处于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或是市场创新阶段,前景尚不明朗,风险较高,此阶段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成长阶段,销售额、利润开始增长,企业发展前景明朗,此时企业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并举,以大量流动资金以及中长期资本性融资为主;壮大阶段,产品和市场逐渐成熟,这时企业以间接融资经营为较好的选择;成熟阶段,市场形象与资金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二次创业,这时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主要有大公司参股、员工认股、股票上市等融资方式。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
1、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内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大都是依靠自身积累,但中小企业规模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积累的资金极为有限。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也就是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手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还不可能成为中小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被政府过多的用行政手段干预,在政策上严重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对中小企业发放银行信贷的政策 ,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因素。第一,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少、负债能力就低,寻求担保就非常困难,大多难以满足银行等机构的贷款条件。第二,信用等级偏低。现在许多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以套取银行的现金;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交易合同,造成银行资金回笼、审查困难,影响了银行支持的积极性。第三,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外部的审计报告,经营规模比较小,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产品的档次比较低,这些都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了信贷的质量。第四,粗放式经营模式加剧了融资紧张的矛盾。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战略眼光,经营中重投入,轻产出;重发展,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使大量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第一,缺乏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入大企业,虽然目前制定了许多中小企业信贷政策,但融资政策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仍受到束缚。第二,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尽管现在有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但是这些机构的运行机制还没有规范化、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第三,担保机制不健全。首先,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张,又使自身在行政管理的模式下运行不畅。其次,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救济措施。再次,银行、财政、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三方配合不够密切,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种选择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从大的方面说,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可以分为内源型融资和外源型融资。第一,这两种融资方式是辩证的关系,内源融资是外源融资的保证,外源融资的规模和风险必须以内源融资的能力来衡量。1、内源型融资是中小企业的基础性融资,它来源与企业自身的积累、储蓄和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它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外源型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集中性和大量性等特点。事实上,它也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当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和自己规模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避免过度的负债经营,这时主要靠内源融资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当企业发展壮大时内源融资不能满足,外源融资成为了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第二,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1、直接融资是资金在供应者与需求之间转移,具有成效迅速,直接性、长期性、易流通、不可逆性等特点。2、间接融资是金融机构充当媒介的一种融资形式。它具有间接性、集中性、安全性、周转性的特点。两者各有长短,在没有政策障碍的前提下,对于这两种融资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首先,直接融资要求资金使用者的经营活动有较高的透明度,民营企业尚难以完全做到。其次,信息不透明决定了资金提供者选择的是高收益项目。最后,间接融资成本较低,交易时有合同约束双方,事后又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这样的风险较低,对企业的透明度要求也低。
(二)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可资借鉴的途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种途径2(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