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能进入中国的涉外企业规模都比较大,所以竞争能力很强,总数虽然只有1200多家,仅占我国汽摩配企业总数的8%,但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涉外汽摩配企业主要进入的是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ABS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领域。他们除满足中国国内快速增长的零部件市场需求外,还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原有的渠道,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2001年平均进口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3%。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随着关税的大幅降低,进口汽摩配越来越多,2003年, 我国进口零配件达到97.2亿美元(现价)。随着整车行业国产化率要求的取消和进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在近几年,中国一些零配件行业,比如发动机、轮胎,受到的冲击更大。2003年,出口零配件79.3亿美元,净进口17.9亿美元。涉外企业产品再加上进出口差额,外资产品在中国的零配件行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8%,接近一半。目前,涉外汽摩配企业背后依靠的基本上是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公司,和这些公司相比,内资企业都属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注3)。
另外,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和整车厂家的合作关系很令人担忧。和国内整车厂家对供应商要求不同的是,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一家整车厂商直接面对十多家一级供应商,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层层分包下去,与二级、三级供应商合作。整车厂商与它的一级供应商之间常常有复杂的股权关系,有的供应商本来就是从整车厂独立出来的。目前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主要有:围绕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汽车业巨头的欧洲体系、以美国底特律为中心的北美体系和亚洲的日韩体系。在国外的这些体系中,汽车零配件的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之间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研发能力强,并且与整车产业的配合也十分融洽。在中国整车厂家纷纷被国外汽车巨头控制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整体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散、乱、小、差来概括。“散”就是分布过于分散且不合理,配套能力差。根据行业规律,汽摩配企业要么围绕整车厂家周边,要么位于交通便捷,配套方便的区域。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分布比较散乱,且各企业之间相互协作比较少;“乱”就是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横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很低的层次;“小”就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只能生产一种或多种小的零部件;“差”是指我国的汽摩配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普遍比较低下。
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最大的待开发的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将中国作为他们公司将来在亚洲,甚至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国际各种制造产业正在向中国大转移,这其中包括与汽车零配件制造密切相关的各种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等基础材料的制造业;我国工业基础的逐渐完善,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比如,我国家电行业已经比较发达,为我国企业制造汽车音响打下基础,我国冶金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制造高品质的紧固件、轴承、链条、千斤顶等金属零配件提供了必要条件等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本土化策略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依靠国外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为了获取更低的成本,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零配件产品。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生产基地向我国的转移,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挖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了条件。
国内汽摩配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容量的保证。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由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消费,转向私人用车消费。200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08.9万辆,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达到625.3万辆以上。2003年预计保有量达到2300万辆,轿车的预计保有量达到850万辆左右。巨大的售后服务市场,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入汽车、摩托车的售后服务市场提供了机会,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市场的开放会带来压力,也能创造发展机会。我国中小型汽摩托配企业也有着一些自身优势,如能合理利用,也有可能后来居上。
(一)成本优势
汽摩配属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又是成本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又十分巨大,企业生产容易形成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样,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得天独厚本土优势,获取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国外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中国的机会,更加便捷地引进技术、更加便捷地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集群带来的效率优势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虽然有种种弱点,例如:普遍数量多,规模小,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如果布局合理,就能够发挥企业集群优势。例如,浙江的瑞安、玉环,已经形成了汽摩配行业的“小狗经济”(钟朋荣语), 各企业之间分工十分细致,许多公司规模很小,业务非常单一,比如仅仅做电镀、打磨、切割业务的一项,仅仅相当于传统工厂的一个车间甚至一个班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小狗经济”和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相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零部件由垄断性内配转化为竞争性外配,由于激励机制十分到位,整体运作效率丝毫不亚于日本的汽摩配企业。
(三)后发优势
由于汽车工业属于集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电器、自动化、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后发的优势。例如,当代整车中的电子部件成本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经超过支撑和连接汽车的钢材成本,达到15%以上。我国企业完全可能利用我国这几年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变化,取得后发优势。
四、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的问题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晚,所以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摩托配行业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中小型企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汽摩配企业大多数为整车的配套厂,具有很强的附属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