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工商管理论文网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五)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五)
本文ID:LW157025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五)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只是企业本身的事,国家给予企业以商业的、政治的、外交的支持已是通行的行为方式和司空见惯的行为准则。我国企业总体上正处在转换机制、探索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阶段,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实力,还是国际竞争经验都处在相对稚弱的阶段。更多地要依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走出去”的道路才能更顺畅一些。然而,通过商务部对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在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中,有40%直接与政府有关,如为了减少国外国有资产的损失,设置重重机构加强对外审批力度和外汇管理等,使外汇管理过分严厉、审批渠道不畅,过长的审批期限往往使企业贻误商机,使企业叫苦连天;另外有45%与政府政策有间接的关系,如融资困难等。总的看,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对政府如何行使执能和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客观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的发展。
(一)宏观层面原因
(1)立法层面:对外投资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快,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相应级别的调整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法,有关对外投资的法律规定数量少、且较为零乱,不成体系,散见于各部门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中,如外经贸部1985年2月制定的《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3月颁布的《关于在海外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等。这些零散的管理办法不仅没有系统性、缺乏协调性、配套性,而且法律效率低。由于立法工作的滞后,导致我国境外投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投资区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失调。有些不法分子甚至钻政策法规的空子,在海外投资中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也使遵纪守法的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正确依据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海外投资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母国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尤其在海外投资发展的初期阶段更是如此。但我国目前对海外投资缺乏应有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在融资方面较多的是限制而无鼓励性措施,一方面,很多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母体既没有对外担保权和对外融资权,也没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从而使境外企业缺乏一个正常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的境外企业与国内金融结构的联系仍停留在传统的借贷关系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融通的格局。在税收方面,我国至今尚无一套专门针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管理制度,这既使我国境外投资活动无法得到税收的有力扶持,又使境外企业税收征管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在用汇方面限制过死,根据《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用于境外投资的外汇限于境内投资者的自有外汇,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其他外汇资金。在汇出外汇的同时,境内投资者应按项目汇出额的5%、资本投资额的2.5%,以外汇或等值的人民币缴存汇回利润保证金,其后,用境外投资所得的利润再投资也要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从而束缚了一些经营规模大、投资成功的境外企业的手脚,丧失了一些极好的投资机会。海外投资与境内投资相比,往往会面临更大的政治风险,且这类风险通常是企业所无法抗拒的,而我国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和保障机制方面还亟待建立。
(2)政策层面: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正是政府政策所造成的。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瓶颈约50%是政府政策的原因如外汇管制比较严、审批管道不畅通、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等,约40%是由政府间接政策的原因如融资困难、人才缺乏造成的。而真正与国外有关的原因如国外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只占约15%。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政府逐步消除这些政策“瓶颈”。由于海外投资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母国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尤其在海外投资发展的初期阶段更是如此。但我国目前对海外投资缺乏应有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在融资方面较多的是限制而无鼓励性措施,一方面,很多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母体既没有对外担保权和对外融资权,也没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从而使境外企业缺乏一个正常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的境外企业与国内金融结构的联系仍停留在传统的借贷关系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融通的格局。在税收方面,我国至今尚无一套专门针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管理制度,这既使我国境外投资活动无法得到税收的有力扶持,又使境外企业税收征管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在用汇方面限制过死,
(3)对外投资管理层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及措施目前,我国对企业的境外投资管理实行多头管理和分级审批制。经计委、财政、经贸、外汇和海关总署等各部门对每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批,各管一段。按照对外投资额的大小实行三级审批制,第一级是国务院,第二级是国务院授权的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第三级是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的外经贸管理部门。不仅环节多,而且时间长,以致常常出现政令不一,企业无所适从,不但使企业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也影响了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关部门对境外投资的事后监督管理却极为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国家计委负责对一般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国家经贸委负责对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进行审批,二者职能不清,且前者严格,后者宽松,导致一些企业搭境外加工贸易的“便车”,同时在地方上也引起了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想走出去的出不去,因为审批制度过严,过于繁杂,而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却通过非法途径“溜出去”,逃避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并造成国有资产的海外流失。
(二)微观层面原因
(1)企业缺乏跨国经营意识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封闭状态的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意识非常淡薄。当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市场经营机制的时候,市场经济的周期运动崭露头角,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及生产过剩。企业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在产品失去国内市场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仍有广阔的市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没有居安思危的观念,没有将产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到国外,开拓更大的市场,而是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固步自封,使企业失去了跨出国门的有利时机。另外,是来自一些观念上的制约,认为国内资金不足,正大力吸引外资,如何能同时进行海外投资,将外资利用与海外投资两者相对立,这种观点把海外投资看成是资本过剩的产物,认为中国本身是资本输入国,经验不足不易搞跨国经营,认为跨国经营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观念的束缚严重阻碍着我国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
/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五)
......
本论文《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五)
》在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栏目,由
工商管理论文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gsfwen.com 更多论文,请点
工商管理论文
查看
上一篇
:
体验营销方式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研究——以《..
点击查看关于
我国
企业
跨国
经营
存在
问题
对策
探讨
的相关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