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能力在中山大学的培养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反映出的择业意识强而择业能力弱的现象,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以择业观和职业意向教育为主的职业规划教育,适当地进行职业知识的灌输,使其能及时地进行认知调整和职业目标确定,努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准确自我定位,提高择业受挫承受能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择业竞争,部分学生也存在着明显不适应。有调查表明,因择业竞争日益激烈而感到“恐慌”和“胆怯”的分别为4.8%和4.4%,觉得“紧张”的有11.8%,70.3%的人认为“压力大”,还有8.7%的人认为“很兴奋”。“部分学生择业意识形成得太晚。”调查人员说,这种状况显然同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样,在回答“你的择业目标是否早已确定”时,在被调查学生中,选择早已确定的有21.1%,刚刚确定的有21.4%,模模糊糊的有39.8%,尚未确定的有17.7%。(中国青年报2007.4.30) 在中山大学,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回校答辩。他们采取这种“自由”择业的方式,可以使同学们把实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带着实习任务和择业的愿望选择实习单位,一举两得。所以同学们在选择时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在实习中努力工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争取用人单位的留用。“我们创办的是学校,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自由表现自己,推荐自己,服务自己。”这就是中山大学在培养学生择业观方面坚守的一个信条。 ——创业能力在中山大学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将成为人们知识素养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应该不再是被动地寻求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岗位,因为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进入成人阶段,知识结构也比较完善,只要有一定的创造思想,就可以在社会上寻求机会,为自己、他人乃至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们要注意的是,创业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新的理想岗位,但这是个过程,可能我们的起点很低,就像有些企业家最初只是卖大碗茶、卖服装,或者根本没有成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过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充分地体验创业的艰辛,不断积累经验,寻求以后的发展的新机会。”中山大学李延保书记说到。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为将来生活打算的需要。 4月26日上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联合举办了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为2006年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前三名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颁发了奖牌,中山大学荣获2006年广东省高校专利发明申请量第二名。2006年中山大学申请发明专利288项,比2005年大幅增加了110项,体现了中山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活动还为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的20名大学生颁发了“知识产权宣传志愿者”证书。“辰米网络”也是由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创立的。且中山大学在刚刚举行的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广州赛区中凭“虚拟号码”创意夺得赛区冠军。 以上的种种都体现着中山大学对这四种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在放眼全国乃至世界各大高校,无不把对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视为重要科目。由此可见,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背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创新,不断完善加强这四种能力的自身培养,努力成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十二小组
上 网 查 询:秦 枫 文 字 录 入:秦 枫 整 理 和 修 改:覃 曦 开头结尾撰写人:廖 莹 实践部分撰写人:牟旭坤、钟维维 创新部分撰写人:李 苗、尹雪雷 择业部分撰写人:钟杜秋、同宁宁 创业部分撰写人:吴凤莉、廖芳悦 完 成 时 间:2007年5月18日
书籍报刊参 考:《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覃彪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第十八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