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233
企业员工的情绪智力水平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正由传统的文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状态转化,改革中,人们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正在增强,人们的需求也由过去满足生存、安定的低层次向自我实现和成就感的高层次转变着,人们不仅希望经济收入等物质因素的增长,更希望在尊重、威望、地位等精神因素方面得到满足。 这期间,“情绪智力”和“职业幸福感”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情绪智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情绪智力高者具有较高的社会知觉水平,性格良好,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情绪稳定,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获得他人在物资、精神、机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进而获得成功,促进了工作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从而增强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 情绪智力 职业幸福感 一、 阐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内容、历史发展等理论及职业幸福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能。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对商业企业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它的理念是,经理人了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围同事情感的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有更好的商业表现,如同其他许多重要管理学思想的重大突破一样,情绪智力的概念最初也是来源于商业领域之外。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情绪智力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 (二)、情绪智力的5种能力 作为通过培训方式进行辅导的心理学家,高曼对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加德纳以开发多元智力理论而著称于世)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威(Peter Salovey)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延伸。在他的著作中,高曼引用了萨洛威对情商所下的定义。萨洛威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比如,自我安慰,主动摆脱焦虑、不安情绪。有人发现,当自己情绪不佳时,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调整情绪:(1)正确查明使自己心烦的问题是什么;(2)找出问题的原因;(3)进行一些建设性引动。 3、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由此,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 4、认识他人的情绪,是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常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作判断。常常真正透露情绪情感的就是这些表达方式。故捕捉人的真实性情绪情感的常是这些关键信息,而不是对方“说的什么”。 5、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深谙人际关系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读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想法。这种能力的具备,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都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任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 (三)、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近而言,情绪智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分离的情绪与智力 20世纪70年代之前,心理学始终将情绪和智力作为两个领域来进行研究。在情绪和智力研究并行的同时,心理学家也逐渐熟悉到了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上述这些观点和理论已经包含了情绪智力的最初含义,也可以说,它们就是情绪智力的最初起源。 2、情绪智力先驱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