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33
“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最棘手的一个。“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其解决有利于扩大内需,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停滞、农民贫穷、农村落后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保证,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可加速我国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现状主要表现:目前,虽然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本实现了保证有效供给这个主要目的,但农业问题并没有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考虑到土地流失,水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不理想,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科技系统不健全,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生产效率和商品率低下的现状离现代化农业目标还相差甚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农村问题现状主要表现: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二元化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不够合理,必须改革户籍制度,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基层的政权架构不适合小农生产格局,也就是农村的上层建筑不适应农村的经济基础,农民负担过重,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农民问题现状主要表现:我国农民人口众多,至今仍有9亿多农民;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相对我国的经济成就和城市居民收入,农民仍然是相对贫苦的弱势群体,收入来源少,负担沉重;农民职业逐步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体工商户、乡企管理者、私营业主、农村管理者等,收入分化同样很严重,并且差距逐渐拉大,贫困农民和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民绝对值仍然很大;农民太弱,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经营权得不到保护,诸多的不公正待遇无处抗诉。农民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在普九义务教育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很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要求。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把农业、农村、农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激发出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