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6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分析 [摘要]后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的不断增长,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年更加严峻。主要特点有毕业岗位数量难以满足毕业生需求、部分专业人才过剩、大学生期望薪酬和实际薪酬下降以及企业处于完全主动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毕业生期望过高。所以应规范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来应对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难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特点 1、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的人数差距太大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学府不断增加,大学就不断地扩大了招生的规模,每年所毕业的大学生不断的增多,但是对于企业和各级政府所需求的大学生容纳限度都显示得过多,能提供的岗位远远小于大学生所需求的。从经济学来看,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的劳动力是供给方,用人单位是需求方。就对需求方来看,主要是各类企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作为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和企业的发展的情况,来决定所需要招聘大学生的数量。作为政府部门,在招聘公务员的时候,也要按照各个职能部门的人事结构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考虑不同职位的具体需要来招聘相应专业的大学生。但是所提供的岗位也不能满足现今社会毕业生的需求。随着每年毕业生的增长所呈现的差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 2、热门专业的人才过剩 现在的高校只是一味的扩张学校,招收学生,强调培养人才与市场接轨,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开设什么样的专业都不是很清楚,只是沉迷在盲目当中。同样的情况,现在的学生在高考后都选择当年的热门专业就读,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热门的专业就是社会上所需要的专业,也容易找到好的工作。但是现今所缺的人才并不代表以后几年也同样缺少同种专业的人才。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这样想就理所当然的选择现在所热门专业就读。但到了毕业之时,所读的热门专业的学生早让市场上出现了饱和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说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波动与热门专业的转移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所以很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3、大学生期望薪酬和实际薪酬明显下降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就业需求量必然下降,导致了工资的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大学毕业生传递了目前经济形势的信号,促使其在就业前重新对自己做出评估,设定合适的期望薪酬。相比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危机时期形式的不稳定迫使大学毕业生降低自身期望薪酬,提高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4、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多是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也不可能大量招收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期望减少培训费用,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先考虑专业是否对口、综合技能力强度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得大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虽然好多企业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都是现今的大学生,但是现在大学生大多都没有实际经验,一般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会投入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经验,即便有自我实习的学生,但是经验也不足。所以录用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他们,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是紧急需要可以直接性用的人才,所以企业基本上是不会录取应届的大学生。 二、出现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原因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