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461
论我国房价飙升的原因分析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价格的涨跌应该都能从市场供求中找到其原因。近几年来房价增长之快速,让房产商自己也诧异。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学者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房价的疯涨, 本文将从基本层面和深层次即制度体系两个方面分析房价攀升原因。 [关键词]市场经济 商品价格 制度体系 我国于1978年拉开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帷幕,于1998年加快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价格快速攀升。房价地价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彰显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诸多社会担忧。 为此,国家不断出台诸如“国八条”等宏观调控政策,试图稳定房价,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部分城市房价“越调越高”的现象。就此现象背后的原因,下文会从基本层次和深层次两方面来解释。 一、基本原因分析 1、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决定着住房高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长让中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住房生产。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国并未合理的解决人口增长与居住的问题,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低于建国初期4.7平方米的水平。虽然改革的三十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之后,每年的开复工总量都在扩大,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当人口增长下降且住房能满足基本需求时,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压力,如现在的德国家庭总数少于住房总套数,房价自然也就难以上涨了。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决定着家庭分裂的速度。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近几十年下降了很多,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下降中。正是因为70年代之后的高生育率决定的,80—90后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断加速,这种加速会延续大约至少十年。 中国的城市家庭新增户数迅速上涨,而每年市场化竣工的住房大约只有500多万套,仅能满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如果不能加大投资与供给,长期的供不应求现象无法缓解,政策的调控可以平衡一时的供求关系,但不等于满足、释放了需求,最终反而让镇压中的需求膨胀,严重的冲击市场的稳定性。 2、中国的城市化需求 中国正处于经济数十年持续的高增长中,这个增长中的贡献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城市化的需求。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是在这个国家经济的高增长中出现的,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不实现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实现经济的高增长。 历史上中国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的二元结构所引发的贫富差别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国是重重工业而轻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为45%,中国用了三十年的改革时间解决了2亿农民的进城问题,但还需解决4亿农民的进城问题。如果同样的速度将需要60年的时间,必须以成倍增长的速度才有可能在未来的20—30年,当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时实现城市化率65—70%的水平。 中国现有存量住宅约145亿平方米,至少还要建设240亿平方米才能在不断拆旧与拆除中实现这一目标,而长期的供给严重滞后,尚无法满足这个城市化率的需求。 3、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