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58
县乡政府与市场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民族富强腾飞,自立手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性抉择和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建立,但经济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生产力的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特别是如何转变和强化经济管理能力,对发展县域经济,巩固基层政权至关重要。 一、市场经济对县乡(镇)政府职能和县乡(镇)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从事社会公共管理的机构体系。较之于上级政府而言,县政府是功能相对完善的政府,乡(镇)级政府是功能相对有限的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从政治职能上讲,县乡(镇)政府只是被动地执行政策,缺独立行使能务;从经济职能上讲,县乡(镇)政府是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中心,经济管理方法以直接管理、微观管理为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基础性作用逐步强化,县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的功能在不断消弱和丧失。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县乡(镇)政府在运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领导决策,组织指导和协调监督工作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系和经济因素。 (一)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特别是我们西部地区县乡(镇)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乡镇企业和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面临很多经济困难;一是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带来的困难,以家庭职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使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力发展,1996年底基本结束长期以来农产品缺短的状况,特别是粮食等农产品连年丰收,改变了供求关系,有长期的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过于求,变为相对的过剩,是农产品出现了“卖难”,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二)乡镇企业灵活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乡镇企业是在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革开放之初,短缺经济时期发展起来,大多数属于资源加工型企业。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结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经济技术进步,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小而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