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54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却处于“强势弱位”的境地。其中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小企业外部困难,融资成本高,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银行贷款激励小,政府支持不够,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完善中间融资体系和加大扶持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有效地解决了国内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我国技术创新增添了活力。但是近年来,融资难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制约这中小企业的发展。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呢,未来中小企业融资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1、获取银行贷款困难 调查表明,企业规模越小,认为“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和“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的企业家比重越低。此外,关于“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的调查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小,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大型企业,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相对较难。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38.5%的非国有独资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要高于国有独资企业(31.7%);40.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72.2%的非国有独资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要高于国有独资企业(62.6%);74.6%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61.3%)。 2、直接融资不理想 从中小企业的风险较高、经营信息缺乏、经营能力较低的角度看,直接融资较之间接融资具有明显的优势。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形式,从融资导向上应当是倾向于稳健、相对低风险的融资形式,这种经营风格上的保守也是银行对存款人负责的一种必然要求。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则可以吸引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进入到中小企业,这些能够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在进入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进行全方位的市场约束,这包括在选定拟进入的中小企业时会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入之后会积极督促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从补充长期性资金缺乏的“麦克米伦缺口”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劣势更为明显。商业银行在经营流动性上的客观约束,决定了不会在长期贷款上投入过多资金,实际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于商业银行在长期性贷款上的投放规模都会有一个严格的比率约束。直接融资则具有提供长期性资金来源的体制性优势。 3、非正式金融部门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民营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的创业资金是来自正式的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