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92
中国零售业竞争力分析 [摘 要]自1995年起,一些世界上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如美国沃尔玛、荷兰万客隆、法国家乐福和德国麦德龙等以合资、合作、输出管理等不同形式进入了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性连锁企业向内地渗透,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外国零售业的进入加剧了零售业的竞争,增强了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中国零售企业应在借鉴外国零售企业的成功经验及掌握我国国情特点的基础上,加大地区化改革力度,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尤其注意发挥自身企业优势,努力弥补外部适应不足,这样中国零售企业才能在于中国本土零售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零售业 挑战 对策
零售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中国近年来发展变化最快且最具生气的行业之一。零售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离千百万普通消费者如此贴近,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存在形式,在国外已有70年历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百货、食品为主的超市萌芽,90年代初期进入初创期,目前超市已进入细分差异化竞争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超市连锁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市场。外国零售业进入中国后中国零售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呢?我们将从现今中国零售业,谈谈如何加强中国零售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中国零售业的现状 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2)根据最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将零售业态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政、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多形态的发展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二、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1、中国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国零售企业规模小并且以单个经营为主 零售业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是解决经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营运成本,发挥规模效益,是零售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总体上来说,与外国零售业连锁集团相比,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规模都很小,难以与之抗衡。信息获得与交流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