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78
浅析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摘 要]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要的讲叙了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环境,详细的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必要性 改革 发展方向
一、国有企业产生背景与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1949年,国民收入只有358亿元,人均66元。国民收入中工业的比重仅为12.6%。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比重只占26.4%。而当时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上下。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产量看,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而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85万吨,前苏联为2733万吨,日本为484万吨,英国为1655万吨;1949年中国能源产量为2371万吨,1950年美国为116620万吨,日本为6232万吨,英国为22149万吨。 由于从现象上看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工业化水平上,所以中国政府领导人把加速工业化,特别是提高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作为改变落后面貌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因此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依靠国有企业来实现这种战略意图是最直截了当的,所以超越当时资源比较优势而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国有企业身上。当时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又是极端落后的部门,不能胜任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积累的使命。1950-1953年平均,农业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为59.3%,而占.......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