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95
[摘 要]养老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将涉及和关注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就有一种“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是源于社会不发达,以农耕为主的小家庭基础之上,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社会的不发达,人们只能把养老的问题寄希望于子女,以致形成多子多女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今我国的经济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和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民生问题成了党和政府随时牵挂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关乎每个人,关乎每个家庭,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随着近三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人们不可能把养老的问题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作为党和政府就有责任把人们十分关注的养老问题纳入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上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当然我们的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养老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正在逐步完善。 [关键词] 养老 养老保险机制 养老是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事情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是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便和新中国相伴相随。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进入建国以来最活跃、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其几次改革举措在养老保险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到1998年底,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