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30
浅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正处于双顺差阶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 自今天2010年3月份出现我国6年来的首次逆差后,市场普遍认为,逆差现象将短暂持续,4月份我国仍会出现逆差,但金额较3月份有所缩小。对4月份可能出现贸易逆差的判断,来自于对该月进出口两方面的判断。进口方面,今年3月我国铁矿石、原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量激增,环比增幅超过往年同期。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3月份两者进口总额环比达43.5%,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新高,远高于27.3%的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这可能与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将在4月26日到期有关。此外,铁矿石同比增加42.4%,原油同比增加149.8%,豪华汽车同比增长159.1%,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判断,进口增幅不会在4月份就戛然而止,但同比增长幅度会略低于上月。过去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我借用一下以色列央行前行长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 先生于2006年6月份在阿根廷年度货币和银行研讨会上用到的一张图表(图1),我觉得第三方的图表更能够客观地反映世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