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民营”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它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曾经非常流行。而现实却很有讽刺意味,概念流行的民营企业,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这些法律对相应的企业在各方面都做了具体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涵盖了现阶段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但没有“民营企业”。什么是民营企业呢?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本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体现企业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要求,在国家各种特定的规范和约束下,器乐具有独立达到财产权利和责任的一种制度。
吴敬琏先生等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公司制度,它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一是法人财产制度,公司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其产权基础是它所拥有的法人财产。不是"企业"拥有法人财产,而是"企业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二是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组织机构。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在两个方面的清晰:一是法律上的清晰;二是经济上的清晰。产权在法律上的清晰是指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以及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产权在经济上的清晰是指产权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是清晰的,它包括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对产权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以及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责权利的内在统一。
2.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受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享有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3.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一方面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实现所谓的三分开。一是实现政资分开,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职能的分离。二是在政府所有权职能中,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的分离。三是在资本营运职能中,实现资本金的经营同财产经营的分离。
4.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如“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公司结构的各种形态等。一般而论,规模较大、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的企业,其组织形态趋于复杂。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三、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充分认识在民营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需要。近几年以来,虽然全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企业自身素质差,综合竞争力弱;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而举步维艰。这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行股份制改革,公司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的需要。产权单一化的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充分聚合股东们的聪明才智,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规范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本,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吸纳人才的需要。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单一的产权结构、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民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民营企业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现存的弊端
首先应该肯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就民营企业的模式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还是凤毛麟角,普遍存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此带来一些弊端:
1.产权关糸不明晰,合作方式不明确或不规范,导致企业不正常的分化裂变。有的民营企业属于合伙创办,且大多是亲戚、朋友合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家疾亲 关系和我们长期的重脸面的民族特性,当时都没有以协议或者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当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至合伙成员间的无企业管理制度意识,受各自的利益驱动和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方向不一致的现象,最后导致企业分裂。一个个本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衰亡。即使通过分裂,变成许多小规模侏儒型的企业,但是由于抗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而被市场所无情的淘汰。
2.家族形企业家长制决策,导致企业封闭僵化,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下。在民营企业中,家庭、家族型企业占大多数,在创办初期,因规模不大,往往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老板一竿子插到底,这样的管理风格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容易得到强化。但是由于长期的领导家长制,决策“一言堂”,管理自己人,利益不外分。这种型式的长期承沿,导致其结果是经营理念落后,族外人才无法融入企业管理阶层,市场信息失灵,经营决策失误,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同时,为了求得发展,跟风现象尤其突出,在决策上听到什么赚钱,就上什么项目,什么好做就上什么,热衷于快速跟进模仿,抢市场浪头; 缺乏自主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往往被市场信息的尾巴拖入谷底,这也是我们富阳好多产品的成长期特别短的一个原因。
3.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企业内部成员利益冲突。内耗重重,内部环境恶化,难以正常运转与发展,甚至搞跨企业。这种情况归纳起来大致有:(1)“老板娘”制约“老板”。妻子当出纳,形成“二老板”,干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有的还挪用流动资金作为个人私房钱。(2)父子、弟兄报酬你多我少,各人自打“小九九”,私欲膨胀,追求个人短期利益。当经营决策、人事任免等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出现树大分杈,儿大分家”,结果是甲分厂房,乙分生产线,导致企业裂变或解体,各自另起炉灶,产品低档次重复,昔日父子,今日对手,自相残杀。(3)皇亲国戚扰乱企业。这些人一般不是企业所有者,但见企业兴旺发达,就认为我们身份不一样,要求所处地位不一样,嫌经济待遇与企业效益不成比例,朝秦暮楚,身价一加再加,弄得企业不得安生。上述“原罪”问题的存在,已成为民营企业中的一大隐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论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