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的冲击,使得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潜伏着不少生存的威胁。本文首先从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并与国际汽车巨头进行了比较,详细阐述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概况;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的阐述分析了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行独立自主开发战略;实行精益求精方式,推行产品精益化战略;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加强服务与管理,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协调发展相关产业及零部件工业;汽车企业必须走国际化战略道路等我国汽车业在今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汽车工业,汽车企业,发展战略,战略实施
前言
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的冲击,使得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潜伏着不少生存的威胁。如何使我国汽车企业在动荡的经营环境中,抓住机遇、抗拒威胁,发挥优势、减少劣势,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这即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我国的汽车企业存在着生产分散、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市场培育滞后,产品开发能力弱等问题。“入世”后,关税的降低、配额许可证的取消、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国产化政策的影响等,使得国内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国际汽车巨头的夹击,我国汽车企业如何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兴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而,探究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不仅是汽车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更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
1.经过几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初具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三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第三次是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到2005年为止,我国这一轮的汽车市场上升期已经持续7年。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2.研发实力薄弱。
从现实的开发能力来看,我国汽车业只能说基本具备了汽车的开发能力,但开发出来的产品在质量上往往不能一次成功,投入市场后,还要有一段成熟期,新产品的目标成本也难以控制,而国外以24个月为开发周期,几个车型同时开发,目标成本控制得很精确。轿车开发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从开发的投入来看来,国外汽车生产厂家通常将其销售收入的3%-5%投入到研究开发上。像通用、福特、丰田这样的大公司每年的开发投入在四、五十亿美元左右。一般开发一辆整车需要费用20亿美元,一个简单的换型就需要1-2亿美元。而我国汽车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费用全部加起来仅20亿元人民币。
3.汽车行业投资的集中度较低,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