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必须借助心理机制
当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领导人不了解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不善于借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国内外众多企业文化塑造实践证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应用以下几种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定势、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利用从众心理、重视强化心理、化解挫折心理等等。
6.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像勤奋、耐劳、俭朴的民风,重社会、重团体、重家族的价值观念,重一致、重和谐、重礼让的社会意识,提倡德才兼备、知人善任的人事思想等,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和思想等等,都是优化企业文化的丰富宝藏。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必须从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的管理文化中吸取营养和精华。积极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做到“洋为中用”。
7.进行适度宣传推广
通过内部宣传媒介和公司网站、企业发行的刊物、报告、讲演、员工手册、公告栏、电子邮件、公司信件贺卡来宣传和传播公司理念,企业方针,决策,记述公司重大事件与活动,传达公司对员工的问候与祝福,加强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公司各个层面横纵向的沟通与互动,使广大员工认同和付诸行动,不断内化,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这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8.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企业文化
当企业内外条件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挥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必须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和不断创新的高度,必须有全球眼光,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营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通过产品、技术、管理、机制、制度等文化创新来获得新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世纪的中国经济中将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民营企业要担当起这个重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本文所指出来的这些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否则,这些问题无论对于某个民营企业,还是对于整个民营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因素是不可低估的。当然,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创建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路及对策,受知识水平和管理实践所限仅仅是初步的,其中有的还有待于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但我相信这些对策至少能够给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的研究者或多或少带来一点启示。如若其然,所愿足矣。我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民营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壮大,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能够更加重视并更加善于创造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企业文化,面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从容应对、赢得优势,为我国经济振兴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文注释:
(注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袁葵芳、盟祥霞、王岽兴:《民营企业文化》,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4.田洎源:《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模式分析》,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5.苏勇:《用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
6.徐惟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
7.刘光耀、董韶华:《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8.许德明:《企业文化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9.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