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公司战略、走出去、一般步骤、本地化
【正文】:
前言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未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将遇到来自“国内企业”、“三资企业”和“进口产品”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上也将遇到“当地产品”、“第三国产品”的激烈竞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企业极为关心的迫切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企业无国籍的时代,如何打造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呢?在此就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指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冲击,提出实施跨国公司战略是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长足的战略观点,并较详细地阐述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步骤。具体表述如下:
一、关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的背景和原因
“跨国公司”其实就是国际企业管理的主体,它是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跨国经营是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基础。跨国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国际分工细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国际分工深化的重要因素。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注1)当国际分工逐步细化,发展到以要素分工为主要的分工形式的阶段时,在资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密集地,以期生产出全球比较成本最低的产品,这时候就出现了资本跨国界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在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已经突破了国界,全世界似乎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企业都不可能仅仅将企业战略意图放在一个狭小的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跨国公司战略自然就会成为其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战备任务。我国企业之所以采取跨国公司战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个:
(一)WTO在全球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投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1、市场改变。我国传统的以国内生产、对外交换为特征的贸易导向型企业也开始变得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加剧的竞争迫使我国企业将重点转移到核心领域,这些企业也希望能够和外资合作,通过战略投资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形式,把业务做得更好更精,以自有实力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与竞争。
2、对手改变。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竞争者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同行业,还有世界各国从事这一行业的国际企业和公司。
3、规则改变。到目前为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历了3年的过渡期,国内大部分产业的保护过渡措施到期,垄断行业的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如我国盈利空间较大的银行业和汽车业首当其冲面临巨大压力。
(二)中国经济正在形成对外资的依赖,其实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 来搭建未来国内企业的技术平台未得到积极实现。从1992年以来,中国积极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结果不如人意:在当前的外来投资中,外资控股和独资企业已占绝对多数,这就令中国更难通过开放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前阵子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披露了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报告指出,虽然从中国生产出口的产品日益增多,而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却没有多少。(注2)因为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看重的就是中国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注3)
因为外资企业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培植自己的竞争者。不少人期望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通过对外国技术和管理耳濡目染的接触和感受,来搭建未来国内企业的技术平台,有的已经成为一厢情愿。而且对外开放度过高,对于中国经济安全也有不利的影响。“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某些行业出现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市场地位限制竞争的苗头。”(注4) 因此,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普及知识产权意识,降低专利申请成本,强化专利侵权执行;改变过去对技术先进程度和市场价值的衡量缺乏标准的状况,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才能成功。
(三)中国的企业不走出国门,就很难象全球化公司那样快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情况下,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全球化加深,国际竞争国内化,企业在国内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外资、内资大量投入,某些低技术行业生产过剩。过剩之后的出路是出口或对外投资,而我国出口大幅度增长,挤占了一些国家的市场,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严重,在此背景下,对外投资是必然出路,这也是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此外,由于国内两极分化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将更加严峻,产业升级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和高技术行业基本已经被国外控制,中国企业经济增长将更为困难。任何一个只停留在本土市场的企业都会遇到发展瓶颈,无法进一步增长。因此,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完全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它就无法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只有具有全球眼光,向外扩张做大做强,才会更适应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幻。
(四)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 为企业跨国化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2004年4月6日,新的《对外贸易法(修订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支持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简便的海外投资手续、优惠的国内融资、对本国企业海外资产的保护等等。(注5)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也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在2004年召开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现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隨著世界经济增长步伐的加快,跨国直接投资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中国将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机遇,加强与各个国家经贸的合作,在继续鼓励外商到中国投资的同时,积极地推进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资创业。”(注6)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前段时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也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逐步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促进体系,提高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的程度,努力为中外企业加强投资合作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如加快建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增强政府在信息服务方面、对外经济合作促进方面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并帮助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机构准确定位,完善功能等等。(注7)今年5月24日下午在北京好苑建国商务酒店与京都信苑饭店同时举行的第八届科博会,也特意设立了海外投资环境专场系列推介会,邀请外国驻华使馆商务官员、来访的境外代表团和在海外成功发展的国内企业到会,并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就“走出去”与来访代表团进行面对面沟通,以加强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环境及政策的了解,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积累实用信息与经验。(注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关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的探讨(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