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指出在实行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国内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提供了绩效管理方面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旅客运输 企业 绩效 管理
[正文]: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适应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需要,人力资源因其创造性、价值性、不可模仿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并被视为市场竞争中最核心的能力。绩效管理做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和运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因其点多、线长、面广等特征,大多采取承包或租赁挂靠经营等管理方式,但都是采取以单车为经营实体,公司收取管理费的运作模式。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运输企业应运而生,他们以高速公路客运为代表,大多采取公司化经营模式,准确的市场定位,可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使其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随着铁路连续五次的调途提速。给公铁并行班线带来严冲击,目前,运营普遍不佳。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实行绩效管理,提升竞争力,成为当务之危。 一、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特点和现状 (一)特点 1、不生产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其生产过程就是旅客的空间位移,与工业生产显著不同。 2、是处在流通过程中的生产部门,是在流通过程中追加的生产性活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活动。 3、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是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合二为一,不能储存。 4、产品具有同一性,即生产同一产品,都是旅客的空间位移,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可相互替代。 (二)现状 1、市场化程度有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道路旅客运输市场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轨较早的行业,也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发展较早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提出了“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缓解了道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紧张局面,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极大的缓解和发展了运输生产力,但全国统一开放的通路运输市场格局难以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地域内的开放、地区间的封锁,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退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重行政审批弱监督管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2、公司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目前,道路旅客专业运输企业中90%左右车辆为承包、挂靠经营,每部车就是一个单独的经营实体,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司管理弱化、服务质量低劣、安全存在隐患、内部恶性竞争。高速公路的开通,由于其全程封闭、中途不允许停车上下的旅客等特点,客观上为从事点对点直达运输的高速客运创造了条件,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以公司化经济为主要模式,要求车辆产权属于公司、车辆统一调度、司乘统筹安排、收入全部上交,公司对车辆负有全部管理和安全责任。由于服务优质、管理规范,使公司化经营模式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逐渐向普遍班线转移。 3、客流强度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客流是指不同的旅客因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沿某一方向作有目的移动的社会经济现象。客流的大小用客流强度来表示,与人口及分布状况、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工农业布局的变化、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网的布局、国家政策及社会动向、旅客对运输工具的偏好及运输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切受道路等外部环境制较大。 4、现场监管困难。车辆作为流动的“经营场所”,与一般工业生产显著不同,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管,这也是导致企业经营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实行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情绩抵触。因绩效考评直接影响员工的价值分配和评价,所以成了一个公认的敏感问题,双方经常因为指标的设置与高低发生争执,往往强调客观原因,难以达成共识,而且由于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驾驶员由以前的“老板”变成了单纯的车辆操作者,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思想观念、身份一时难以转换到位,出现了角色真空。 (二)指标难以合理设置。由于行业特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属于“流动经营”,与道路、车辆、场站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而且是以提供服务这一无形产品来获取旅客的满意,使指标设置难以量化,给考评双方带来困难。 (三)部门主动性较差。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大部分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的改革,由以前的国有企业转变成了现在的股份制企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专业运输公司正迅速占领市场,引导着道路客运市场的深层次变革,但员工思想观念转变仍未到位,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对角色缺乏足够的、清晰的定位,过份注重部门和个人利益。 (四)考评结构使用单一。绩效管理是上下级经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就双方所关注的目标达成的一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组织的持续改进,但现行的考核指标过于注重量化,过于强调物质方面的刺激,与人的多方面的、多重的需求相脱节,无法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全方位激励的目的。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为提高和改善企业绩效,而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为了完成这个管理过程,所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就是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企业的各种管理努力实际上都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完成这一过程。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一方面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在各级组织和员工中上下沟通、达成共识,层层分解、传递,引导全体员工为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使公司每个员工能够自觉有效的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按照量化要求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针对行业的不同特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树立以发展战略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的概念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注1),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来决定性作用。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调查表明:日本有99%的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规划。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绩效管理(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