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种企业文化战略的选择比较适合电力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当然,在进行企业文化决策时,主要是针对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来选择突出某一企业文化战略。前面提到的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96年企业处于困境,竞争处于劣势地位时,它们实施的是企业凝聚力战略,基于“鲁能精神”所形成的凝聚力,使企业渡过了难关;随着企业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们实施了企业形象战略,从而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如何构建有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一)培育有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的途径
1、 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新型电力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其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在以下内容:1)重视股东利益,对于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如果企业经营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就不可能长时间得到其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资金。2)重视顾客利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建立起与顾客长久的互利关系,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3)重视员工利益,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都是靠员工来完成的,再好的决策最终也要靠人来实现,企业只有使员工积极投身到企业当中,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使其实现自我价值,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永远具有不竭的动力。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自己运行和管理的核电站,从电站的建设到投产直至转入商运,曾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绩,企业文化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却都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为适应电力改革,秦山核电集团采取企业文化战略,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它们首先重塑、调整了企业精神(价值观),新的价值观提倡社会责任感、突出核安全文化、加强职工的群体信念、确立经济效益观念的重要地位,使企业文化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又具有了自身特色。
2、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就在于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根据本行业特点,企业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设计企业文化目标,导入CI(Corprate Identity)系统,CI就是企业识别、企业策划,它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ind Iden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ndenty,简称BI)、视觉识别(Visual Indenty,简称VI)。其中理念识别是CI系统的源头和基础,有人将之比喻为企业的“心”;行为识别是理念识别的直接结果,比喻为企业的“手”;视觉识别比喻为企业的“脸”,形象地说明了三者的关系,它们分别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一一对应。导入CI系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文化走向实际操作的桥梁和手段,尤其在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时,导入CI系统不仅可以使企业有好的“外包装”,而且还可凝聚员工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为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3、 在全体员工中宣传、倡导企业文化形成共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体系,比较充实和完善,就需要在企业广大员工群众中,大力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灌输,形成企业上下左右一致的共识,并在企业内部大造舆论,形成强烈的文化氛围,深化每个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并且要抓住典型榜样,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代表,典型引路,榜样激励,会群起效仿,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成为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福建省电力公司将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编写成小册子,下发到每一位职工的手中,使全省电力职工自觉将企业理念变为实际行动。并实施了“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即厂区、小区、家庭“三位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将工作区、生活小区、家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并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融入其中。通过全面推进“三位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全系统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新局面,文化建设成果异彩纷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示了福建电力的良好形象。
4、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
也就是要确立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方式,来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领导应当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推动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其次是通过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如企业文化办公室或专业组,根据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有计划分阶段地负责实施。再者就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告诉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5、总结和完善企业文化。
即对已经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总结,看已形成了哪些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有哪些已陈旧过时,与市场经济相违背。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去伪存真,进行归纳、概括、完善,把企业最优秀的并具有导向作用的东西,加以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理论,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制度、规范、文件、格言等,然后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再实践、再总结、再提高、再完善。
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实质也是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具体工作,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方案,但实施起来却是忽冷忽热,这样企业文化就失去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
(二)构建有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吸纳世界上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学习和坚持我们民族本身和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色。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世界潮流。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既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更离不开本民族的特色。从长远来看,离开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充分兼收并蓄、博采广纳,而一味闭关自守式的封闭文化,虽然也可能是别具特色的,但却是经不起风浪的,也不可能达到领先世界潮流的境界。但是,如果离开了本民族的特色,使本民族文化完全融合和等于某一外来文化,那么也就失去了本民族固有的特色,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今天,我们要走向世界,建立起先进的中国电力企业文化,保持和融入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注意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新理念,同时注意学习和坚持我们民族本身和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唯有如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途。
2、在进行电力企业文化创新时,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就没有活力。但在创新时不考虑本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创新就潜伏着失去自我的可能,我们的文化理念可能就会演绎成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变成一个缺乏特色、完全附庸于某一外来文化的混合体,那同样是危险和没有前途的。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创新至少应当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体系中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文化体系之一。我们必须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电力企业的实际进行文化创新。二是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绝大多数企业都经受了改革开放的风雨磨练和考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在进行电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对这笔财富决不可视而不见。三是电力企业自身的情况,电力企业是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行业,不仅体现了社会公益性和产供销同时进行和实现,更在于它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区别于其他行业,要充分体现电力企业的行业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令社会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电力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激活人、调整人、不断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塑造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战略、企业信用、企业品牌、企业环境和企业人文环境,都离不开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那种离工了员工群众的所需所求的所谓的企业文化创新,永远只能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纸上谈兵,而与广大员工的所喜所恶和切身利益毫不关联。现在在有些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还有什么东西与员工有关的话,充其量是搞搞文艺演出、社区文化之类,而对于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如何动员、引导员工,通过艰苦奋斗,努力形成自身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战略这些最根本的问题,通常缺少职工的参与。而新成立的国家电网公司在系统内公开征集企业理念的行动,就是吸引广大员工参加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方法之一。
尾声
列宁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永远不能打胜仗的。企业同样是如此。企业走向市场就意味着一切必须按市场规律和规则办事,我们应从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来考虑和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应基于这一点来制定独特的企业文化战略,用新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和造就职工队伍,把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
2、陈庆修:《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企业文化网。
3、《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第5期;2003年第2期。
4、《中国电力报》2003年4月14日。
5、《华北电业》2001年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