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工商管理论文网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XCLW105156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一、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二、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三、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四、结论和建议
内 容 摘 要
太湖流域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湖泊、水网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水资源管理无序。通过对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解决太湖流域水问题的对策是调整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行“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战略,促进太湖流域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太湖流域水利与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随着经济发展河社会进步,水已逐步从农业的命脉发展成工业的命脉、城市的命脉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命脉,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地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新型的流域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利现代化,使太湖流域水利与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是有关方面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
一、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江,南濒钱塘江,东临大海,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太湖流域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湖泊、水网地区。自古以来,水就维系着太湖流域的兴衰。孕育这鱼米之乡、人杰地灵的是水;对经济发展和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也是水。
流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如织。太湖流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其中80%的面积为平原,分布着近200个大小湖泊和约长12万公里的河道,每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3.3公里,水面率达到15%。
太湖位于流域中心,水面积2338平方公里,南北长68.5公里,东西宽34公里,在水位2.99米时,平均水深1.89米,库容44.3亿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
(二)社会经济
太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好,工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力量强,市场信息灵通,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较好,是我国沿海主要对外开放地区。除有特大城市上海外,尚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7个大中城市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
太湖流域人口3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9%,其中农业人口1915万,非农业人口1698万,人口密度为978人/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的7倍,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太湖流域人口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且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为52.9%。
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有很好的基础。太湖流域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41亿元,占全国的10.3%,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太湖流域占20名(占流域县数2/3),且前十强中占七名。上海市和江苏的锡山市、张家港市,人均GDP超3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水资源量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181毫米,年降水总量414亿立方米,陆面蒸发量为764毫米,水面蒸发量为84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7亿立方米。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年径流最大值达253亿立方米(1977年),最小值仅为16亿立方米(1978年);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
太湖流域濒临长江,过境水量丰沛。长江干流多年平均下泄入海水量多达9360亿立方米。多年来,在太湖流域沿长江一线兴建了许多引排工程,以使大水时向长江排泄洪涝水,水少时则从长江引水。目前苏南地区一般从长江年净引水45亿立方米。由于流域水污染严重,引水条件受到限制。
二、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用水量
据资料统计,1997~2000年,太湖流域用水总量都在290亿立方米左右。2000年全流域用水总量29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107.9亿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约41.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2.6亿立方米,火电用水约110.8亿立方米。
太湖流域城市集中、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75立方米,但目前人均用水量已达797立方米(不含火电用水为496立方米),流域水资源总体能够保持平衡,一靠从长江引水,二靠水资源重复利用,水资源利用率很高。由于河网水质污染,回归水的使用功能受到限制。
(二)用水分析与需水预测
根据近年来的用水情况分析,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还将增加,初步预测2010年生活需水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则由于节水水平提高,农业结构调整,2010年农业需水量将比现在有所减少,一般年份需水量为90亿立方米;林牧渔需水量将维持在现在的10亿立方米左右;工业需水量则比现在有所增加,预计在170亿立方米左右;考虑环境部分用水,预测2010年太湖流域总需水量在33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优质水需水量在115亿立方米左右。
(三)水资源质量
近二十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繁荣,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加,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每年直接排放入河湖水体的工业、生活污废水已达50亿立方米,这些污废水中,经处理排放的不到20%。据2000年太湖流域82个主要河湖断面监测资料统计,包括流域主要湖泊太湖、淀山湖,流域主要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出入太湖主要河道东西苕溪、南溪、直湖港、梁溪河、胥江,省界河道红旗塘、上海塘等,仅有19.4%的监测断面水质,尚能达到地面水标准II或III类(评价标准:GB3838-88),其余80.6%的断面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8%的监测断面水质为IV类,14%为V类,而23%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V类(该部分水体失去任何使用价值)。
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等。湖泊主要是大量营养盐(氮、磷等污染物质)直接入湖,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流域内最大的供水水源地——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以2000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中~富营养水平。
三、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面对太湖流域目前存在的水问题,面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调整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使之与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流域管理要从单纯的防洪除涝扩展到全面水资源管理上来(从宏观上看,防洪除涝也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要从防汛抗旱调度扩展到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配置上来;要从工程建设管理为主转移到水资源管理为主上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地下水严重超采,致使地面沉降;大量盲目围湖造地、侵占河道,致使洪涝灾害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湖,致使水污染日趋严重……这些都是人类活动破坏自然平衡后带来的后果,人类如何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处理水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给洪水以出路,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是现代化的准确方向。
(三)重视城市水利
目前,太湖流域城市化率已高达50%,如包括潜在城市人口则比例更大。城市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乃至城市水环境都将成为水利工作的重点,统一城市水务管理是大势所趋,流域管理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例如在水资源规划中就应体现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体系,统筹考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
(四)加快流域水利现代化步伐
到2010年,太湖流域人均GDP将达5600美元,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流域经济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有水利的现代化作保障,加快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已经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设想是建立防洪除涝保障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体制及能力保障体系和太湖流域水调度管理系统。
(五)重新界定流域管理的目标
流域管理方面,立足点应放在必须由流域统一管的事情上,重点应放在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包括配置管理)上。对防洪除涝、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环境、航运和渔业等,应流域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进行统一调度;在统一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取水许可、排水许可管理,对涉及流域调度的重要枢纽工程、重要水域(包括骨干河道、湖泊、水源地)等进行统一管理。流域管理要更多地体现在协调和服务上,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水利部门的积极性。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强调和突出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实行“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战略,促进太湖流域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流优先
节流优先,全面推行节水措施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合理选择。以建设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系统为节水目标,推行节水的各种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
(二)治污为本
治污包括处理污水和治理污染两层含义。强调治污为本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治污对于改善环境、保护水源、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供水投资的多重效益。要把治污作为一项环保和“开源”的综合措施。用水量的增加应以达到相应的治污目标为前提,治污目标的基本要求是遏制水环境的恶化趋势,并力争逐步有所改善。因此必须加大污水处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增加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的投入,污水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必须高于污水排放速度,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必须重视农业面污染源的治理,控制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城市和农村都以治污为本,不再陷入用水越多、浪费越大、污染越严重,直至破坏现有水源的恶性循环。
(三)多渠道开源
多渠道开源既是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也是优化不同水工程投资结构的要求。对于传统的水源,如挖掘已建工程的潜力,提高河网的蓄水量,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扩大引江能力等。在制定城市供水规划时,对开发传统水资源和非传统水资源进行技术经济环境比较,以效益优先的原则组合供水方案。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强化水权管理。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战略的实施,必须以水行政法规体系作保证。建立健全水行政法规体系是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完善以《水法》为主体的水法规体系建设,同时根据新颁布实施的新《水法》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各项涉水的开发利用活动,针对水资源管理规程和标准薄弱的现状,制定规范供水、用水、节水和水资源保护以及管理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促进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太湖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来支持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2004年7月
2、仇蕾 王慧敏 刘春生,《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水资源保护》2004年第二期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肇庆市道路运输业结构的调整..
下一篇
: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探讨
Tags:
太湖
流域
资源开发
利用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