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银行层面出发,扩大间接融资渠道
(1)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建立以援助中小企业为战略目标,以强化其“造血功能”为宗旨,由政府财政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给予直接贷款及贴息支持,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大力发展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现代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定义为企业需要添置设备时,不必向金融机构直接申请贷款购买,而是委托租赁公司按企业的要求和选择代为购买,然后企业以租赁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赁使用,从而使企业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融资租赁使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它既可以克服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无需具备资本市场融资的苛刻条件,因此融资租赁尤其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
(3)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国有商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专设了部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四大国有银行及一些商业性银行均设计了具有各行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例如工行的“财智融通”、农行的“收付通”、中行的“融易达”、建行的“速贷通”等等。因此,建议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开发一些信贷产品,既能让银行方面获得更多贷款出去的渠道,又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上更有力可靠的支持,尤其建议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评估体系,根据企业每年财务情况实时调整,以便于把银行资金贷款给最需要且企业发展前景最良好的中小企业,达到双赢。
另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金融架构发展迅速,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小企业银行贷款比年初增长26.98%,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2.4%,比全部企业贷款增长高1.87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底,全国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800多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500多亿元;累计为115万户(次)企业提供担保总额2.6万亿元。”
四、结论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子,中小企业的成长也能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成长。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健康状况。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水平的因素有内因有外因。若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首先要从自身的经营管理上入手,做合规合理的财务管理,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规划,与银行诚信合作,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对于金融机构,要适当的降低借贷准入门槛,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考虑是否贷款与贷款金额,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通过各种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推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制度创新,利用法律与制度的力量推进中小企业的融资,为其广开渠道,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阎屹、黄丹青:《境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启示》,银行家,2008年
3.张磊:《发掘中小企业的融资潜力》,消费导刊,2007年
4.芮杰明、周勃:《构建中小企业战略联盟》,企业管理,2003 (05)
5.林玲:《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7 (10)
6.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
7.余仁田:《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策略》,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 (01)
8.和金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07 (0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