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面临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自身经济制度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易于被贸易保护主义攻击
(1)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
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经济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方式,国家为了鼓励一些行业企业的发展,给一些企业优惠政策甚至是资金补贴,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压力。为了鼓励企业出口,提供了一些出口退税政策,这些政策在国内看来是激励了企业的发展原动力,但是这些措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看成是贸易补贴,引来了一些国家和海外企业的不满。
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不被其他经济体认可,中国目前是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被承认,这一点容易被其他国家利用,成为发起贸易战的武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市场在2016年12月10日前,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除非其能够自身证明。根据该条款,在2016年之前,WTO成员方可以不采用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而是选用第三国价格(即替代国价格),计算中国反倾销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除非中国企业能证明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就是所谓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这一条款使得进口国在选择替代国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刻意采用高于我国国内价格的替代国价格,这样可能本来不存在倾销却被裁定为倾销,或者本来倾销幅度较小却被裁定为倾销幅度较大。
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的几次审理和裁决中,分别用韩国、新加坡、土耳其作为替代国,以这些国家的彩电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作为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而不顾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新加坡和韩国及土耳其工人的水平的事实。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以印度生产彩电价格作为参照,得出中国彩电倾销度为84.17%。而我国彩电业市场化最早,是个竞争充分的行业,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相比较印度彩电业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比较落后,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因而用印度的市场价格来衡量中国彩电生产价格是很不公平的。
(2)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在国际中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在中国市场内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中小型的企业遍地开花,许多行业,比如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技术非常成熟,甚至领先全球。众多企业的不断竞争淘汰与洗涤,留下来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品价低廉,在对外贸易中优势十分突出,这也使中国一些企业,尤其是传统轻工业产品容易受到反倾销调查。
(3)诸多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成为贸易保护注意目标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虽然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但是仍然没能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诸多行业,比如集成电路,通信,汽车,服装,生活电器,几乎完全成为跨国公司的后方制造基地。但是正是由于处于制造业的末端,才更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众所周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下,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是在本国完成关键设计、研发等技术工作,而把制造部门等劳动密集型的工厂设于设于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可以这样认为:发达国家企业正刻意地把易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产业陆续迁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宏观看来,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向美国日本“倾销“着贴着美国日本商标的产品。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即为“轮胎特保案”,媒体舆论普遍关注的是此案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但是未注意到美国在华的4家轮胎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三分之二,限制中国轮胎产品进口将给这些美资企业带来直接损失。三分之二的份额,可以推断出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倾销”假如真的存在的话,这四家美国企业应当难逃干系。
(4)发展中国家的新兴技术产品在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中优势明显
近几年来,依据制造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企业自力更生,在新技术产业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加工中心,通信设备,有轨交通系统,工程机械,造船等行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某些新兴行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以传统技术立足的工业国不能适应面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只能采用贸易战的手段来保护本国企业。
中国近几年在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进步受世人瞩目。这一方面对传统工业国造成了思想压力,恐慌心理蔓延,一味的制造中国崛起论威胁论,另一方面想尽办法来扼杀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进步。这就是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多的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深层原因。
(二)国外企业某些领域的竞争劣势导致其易于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1)在某些传统领域,尤其是发达国家认为的附加值低的商品,比如纽扣,打火机,拉链,电线电缆,文具,螺母等等,这些商品需求量大,技术密集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链上层的发达国家不屑于参与此类产品的生产。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作坊式企业却成为这些商品的全球生产基地。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取得规模性增长,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的急剧密集,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却是发达国家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因此他们一方面不肯“屈身”于这些小商品行业,一方面却对中国小商品企业的蓬勃发展感到心理不平衡。此时贸易战就是他们最好的报复手段。这也是日用百货和产品小型部件成为反倾销调查重灾区的重要原因。
(2)发达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达,但是带来的是企业用人成本的急剧增加,因此发达国家的企业几乎完全摒弃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使存在,生产出来的商品也附带着非常巨大的人力成本,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在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过程中完全处于劣势。因此发达国家以自身的经济环境来分析商品的价格,难免会伤害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利益。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也就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3)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宽松坏境引发部分企业的自我膨胀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将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下作为自己贸易行为的保护伞,名目繁多的反倾销,反垄断法律一方面的确有效地规范了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也为一些自身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撑起了贸易保护伞,营造出宽松温和的经济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相关企业自我封闭,自我膨胀,以自己所处市场内的惯有思路来思考问题。一旦遇到竞争对手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贸易战争或者是贸易诉讼来重新夺回市场,却不反思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赢得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在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市场上的屡战屡败,他们却屡次通过“反倾销”来得偿所愿,因此越是发达国家,越是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国家,企业越是热衷于发起反倾销调查起诉。
(三)政治因素的作用
(1)政治斗争在贸易保护中的体现
反倾销本来是为了规范贸易国这件的贸易行为,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但是和所有的法律条文一样,它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当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仍以上述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有媒体发现发起此案原告的美国钢铁工人协会曾经在奥巴马总统竞选时给予很大的资金支持。奥巴马不遗余力的推进特保案不能不令人怀疑这当中的政治交易。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问题的讨论(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