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三)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指出, 从退出方式来看,股权转让依然是2009年的主要退出方式,但上市退出受IPO重启和创业板推出的带动下,比例有所增加。
表2:2006-2009年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风险投资金研究院
由此可见,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四、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的建议
1、健全法律体系
由《公司法》可知我国现行法律的部分条款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和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造成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出台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规体系,积累经验后考虑制定《风险投资法》,以便更好地对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市场证券、风险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税法、风险投资企业组织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加以规范。同时,继续补充修改新《公司法》中不符合风险投资企业发展和风险资本退出的条款,使《风险投资法》与《公司法》等法律相协调,以维护风险投资者的权益,规范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从而最终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2、培养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作为一个创新的市场形态,要在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中才能顺利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发扬一个敢于创新的创业文化,这种创业精神就是使科技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敢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建立生产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资源和采用新组织形式的企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其次,发展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最后,发展一个活跃的高技术股份投资文化,创业者要有开明的态度,必须克服“独立性”与控股心态,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要敢于让外部投资者参股进来,同时,创业者也要有一种向股东负责、与股东坦诚相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投资者要有一种敢于冒风险、愿意长期投资的高科技文化投资。
3、大力培养技术人才
风险投资是专业化的投资,风险投资行业需要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具有经营和管理经验、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和能够驾驭风险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国要大力培养具有风险投资意识、市场意识、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风险投资人才,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外相关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行业的需要。
4、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实现以股份转让为主变为以IPO为主
股份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投资家取得高额回报,一致被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国际上成功的有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4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我国创业板市场在2009年7月推出,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创业板上市退出的比例显著增加。2009年,共有66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合计融资690.87亿元,上VC/PE背景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明显增加。,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数量明显超过海外市场,境内共有47家VC/PE支持的企业上市,较海外市场多出28家。更多VC/PE支持的企业更愿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市场将逐步成为VC/PE退出的主渠道。长远看,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全,风险投资通过股份公开上市退出的才是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鲍志效,《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及其启示》,《投资与证券》 2001年第5期
2. 陈德棉 何峥,《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国际金融报》 2000.12.28
3. 陈军,《美国公司风险投资分析——发展、特点及运作机理》,国研网2001.3.12
4. 成思危 约翰•沃尔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
5. 钟丙祥,《国外风险投资比较及借鉴》,《上市公司》2000年第1期
6. 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 梁蓓,杜启华.国际投资[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
8. 翁卫建.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J].财经界,2007(10).
9. 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10. 吴文建.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5,(6).
11. 张军,徐小钦.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路径选择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4,(3).
12. 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13. 王成东《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中国证券报,2009(1)
14. 康庆庆 黄慧微《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集体经济,2009(6)
15. 万晶 《创业板将成风险投资退出主渠道》中国证券报,2010.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