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上市公司MBO的实证案例,反映了MBO带来股价和财务绩效的下降,说明在我国,MBO股权改革没有发挥出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潜力的作用。文章还对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办法》之后的MBO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同时提出新阶段MBO将会隐藏而不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可能造成寻租泛滥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股价效应、财务绩效、重新思考
由于我国MBO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近年来社会各界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而上市企业做为国家经济的精英群体,其较强的代表性、经营管理的相对规范透明和数据信息易于获取等特点,经常成为学者的研究样本,这些研究多是从国资流失、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定价等宏观层面进行的理论研究,鲜有从市场投资者的角度去实证MBO对股价的影响,因此难于对具体的投资活动进行指导;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以实证分析方法针对MBO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和财务绩效进行了研究,试图客观评价管理层收购对股价表现的影响,以作为国内投资者在A股市场进行投资以及社会各界进行MBO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同时,实证结果引发了笔者对2005年《办法》出台后MBO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一番新的思考。
本文从2000~2004年期间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了17家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公司均在临时公告中对MBO事实进行了正式公开披露;为能更完整地体现企业在整个MBO过程中股价的波动取向,将上市公司MBO完成日定为基准点,并从以下2个方面考察股价变化:1、对比MBO完成前2年和完成之后2年每年股价涨/跌幅度的变化;2、实施MBO前后4年期间公司的股市长期总体表现。另外,由于股市系统风险的存在不可必免地对个股股价的波动造成重大影响,分析时应剔除大盘对个股股价变化的影响。
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证明:MBO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使经营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增加企业价值。而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将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得以反映,所以考量MBO的股价效应将无法撇开企业财务绩效研究,就某种意义来说,股价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本文将样本公司MBO公告日所在的年份确定为各家上市公司完成MBO的当年,按此确定和整理各样本公司MBO前一年、MBO当年和MBO后一年3个时期序列,通过以下几项指标考察企业的财务绩效:衡量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衡量获利能力每股收益(EPS)和成长性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以及销售收入和期间费用增长率的对比分析。
二、MBO股价效应分析
(一)MBO前后股价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
表一 MBO样本公司二级市场股价波幅数据
上市公司名称 完成MBO时间 MBO完成前2年股价涨/跌幅 MBO完成前1年股价涨/跌幅 MBO完成后第一年股价涨/跌幅 MBO完成后第2年股价涨/跌幅 MBO完成前后4年过程股价总波幅
深方大 2001.09 23.80% -22.95% -18.27% -16.09% -34.58%
TCL集团 2004.01 -59.76% -20.54% -68.02%
胜利股份 2002.11.10 -27.50% -9.70% -30.03% -10.24% -58.88%
粤美的 2001.01 78.82% 31.73% -25.31% -34.14% 15.89%
朝华集团 2002.10 -17.23% -26.41% -4.02% -35.21% -62.13%
佛塑股份 2002.8 9.65% -31.18% -28.11% -25.81% -59.76%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价效应分析2(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