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精髓和内涵,也是树立品牌优势的资本。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力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传统的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违背以人为本理念的内部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浓厚的家族式经营色彩,个人独断专行,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诚信危机,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违反游戏规则以至恶性竞争严重;忽视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疏远,少有感情沟通,缺乏团队凝聚力;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往往是大股东、法人代表、经营者集于一身,民主管理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在市场形势变化和经营风险加大时,直接给民营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二)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
1、传统观念的束缚,政策、制度存在地区差异。
长期以来,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方面和制度方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快、竞争力高,主要原因是该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了创新,而湖北、四川和吉林民营企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也同样是因为在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落后于浙江。
2、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流,民营企业在适应高度市场化和网络、信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催化的产业革命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手足无措,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个层面上考虑,民营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大量民营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部分民营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
3、政府管理体制不顺。
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往往是涉及利益时大家都插手,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回避,承担责任时大家都推诿。许多地方对民营企业的收费项目太多,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的收费实际上已经大于正式税收。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不够协调,集中表现在民营企业的各种交费、民营企业应付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摊派,以及为了搞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种并非合理合法的公关、招待费用等方面。就山东来说,近年已先后减免了民营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负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一些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仍有5.4%的企业认为承担的各项社会负担明显增加,有19.8%的企业认为有所增加,认为变化不大的企业占60.4%,认为有所减轻的企业占10.2%,只有4.2%的企业认为明显减少。
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对策:
1、选准产业方向,集中资源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1)选准产业方向要学握两个要点:①技术含量高。传统农业、传统工业、高科技产业三者的生产率之比为1:10:100,高科技是最有潜力也是最有效益的。现在真正发展快的企业,像联想、方正等,都是以高科技为背景。而传统工业经营往往比校困难。民营企业要有长远眼光,靠科技来实现企业的腾飞。②要有自己的特色。民营企业所选择的产业方向不仅要有中国特色,还要有本企业的特色。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廉”,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需要企业经营者眼光敏锐,头脑灵活。善于在24000个学科及其上万个交叉学科中准确选择,以新取胜。
(2)集中资源走规模化、专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大多起步晚,资金力量薄弱,本身竞争力就不强,如果把力量分散,难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占据主动。专业化、规模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汇集人才,吸引资金的魅力所在。民营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没法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
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确保企业的发展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本的积聚,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规模效应,人才的引进、科技的投入也无从谈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从哪里来,靠的就是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民营企业要想尽办法,多拓宽融资的渠道,依靠自有资金的积累 ,通过产品经营折旧,增加利润和现金流,一手抓有利润的现金流,一手抓有现金流的利润,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过去民营经济封闭的产权模式不便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投资方面的好处以获得更多的资本。但随着民营经济产权模式的转换,民营经济同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组建企业集团的路子越来越宽,同时也为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民营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吸收资本,过好资本关。企业也要通过改制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广泛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
3、完善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