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
现代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在技术创新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民营企业最大的劣势就是人才短缺,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过好人才经营这一关。应该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采取更为开明的态度,除了采取发奖金、加工资等物质或精神手段外,还应该在创新收益分成等新的激励措施上做更多的尝试,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本运营”的动态意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性内涵。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性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激励机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为了维护和保障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应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资产“作资入股”,转化为股权,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就是民营企业通过薪酬管理这个纽带,把“人力资本股权化”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的集中体现。
5、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在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往往只重视企业的经济生产,对企业文化等企业的精神建设甚是忽略。因此民营企业要逐步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技术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6、推动民营企业之间的广泛联合,寻求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
民企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自身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只有走资本联合、人才联合的道路。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包括像航空母舰级如此巨大的规模是由几百万股东、上万亿资金、几十万员工组成的,其中最大的股东也仅占其资产规模的2%。民企走联合之路,方法很多,像高能集团,在科研上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在生产上与国企协作,利用国企为其生产产品零部件,从而逐步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1、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各级政府和金融、财税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民企融资渠道。加快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民间资本;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重组上市,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开募集的股权融资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信用立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使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
2、政府机构发挥服务作用,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该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对民营企业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3、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工商联2003年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有50.3%的民营企业希望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民营企业的负担主要集中表现在企业的各种交费、企业应付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摊派,以及为了搞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种并非合理合法的公关、招待费用等方面。此调查显示,在1382位业主提供的信息中,2003年他们总计纳税112808.4万元,交费55044.5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8.8%。就山东来说,近年已先后减免了民营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负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一些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仍有5.4%的企业认为承担的各项社会负担明显增加,有19.8%的企业认为有所增加,认为变化不大的企业占60.4%,认为有所减轻的企业占10.2%,只有4.2%的企业认为明显减少。因此,要及时取缔来自各级政府和权力部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形形色色的吃、拿、卡、要;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从源头上堵住和治理乱收费行为的力度,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立法,加强舆论监督,将各项政府许可的收费项目公开化、透明化;坚决取消越权违规的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4、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生产,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网络,很多民营企业难以进行专业化生产而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应强化以下服务:①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搜集民营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②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牵线搭桥。③培训服务。帮助民营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④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取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且,从发展趋势看,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民营企业的创新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是必然的,民营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肯定民营经济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民营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市场机制也非灵丹妙药。当前,民营企业所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民营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2、 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 许经勇:《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南方经济》2002年9期。
4、 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 张圣平,魏学坤:《民应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6、 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