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一、国际市场进入策略的理论分析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
1、出口模式
2、契约模式
3、投资模式
(二)选择进入模式考虑的因素
1、国外目标市场条件
2、企业自身条件
3、各种市场进入方式的特征
(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渐进性
二、中国大型家电企业的现状
(一)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发展概况
1、正在向大集团、规模化发展
2、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3、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4、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二)中国大型家电企业与国际家电业巨头的差距
1、企业规模较小
2、技术水平较低
3、国际化程度低
(三)中国大型家电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
1、国内市场竞争形势
2、国外贸易壁垒
三、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一)五家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化程度总评
(二)五家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和劣势
四、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和扩展的可选择策略
(一)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策略
1、上行策略
2、下行策略
(二)灵活稳健的市场进入模式策略
1、合资进入
2、独资进入
(1)收购
(2)创建
3、战略联盟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贸易自由化正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生产国际化正进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而金融全球化则更以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不断向前推进。面对这一趋势,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潮流,迎接这一挑战,就能从这一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迅速崛起;相反,如果在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中固守封闭式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必然为历史所淘汰。对于经历了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尤其在加入WTO之后,已被全方位地卷入到了国际竞争中,即使不出国门,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对手的挑战,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国企业只有勇敢地面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才可能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即针对我国大型家电生产企业在发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如何走好第一步——国际市场的进入策略,展开探讨。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规划,它首先要求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再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外部条件选择适合的市场进入策略,最后制定出市场进入决策。许多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最初选择了错误的市场进入策略的话,对企业将来的进入和发展都是巨大的威胁,因为方案一旦选定,新产品的开发、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都会沿用已有的方式,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样许多企业不愿轻易改变已选定的进入方案,因为更改起来难度很大,有时还需付出很高的转换成本,所以在如今这个快速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好进入策略是企业运营的关键一环。本节将从理论上分析国际市场进入策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按照控制程度、风险程度和灵活度的不同,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可分为三类:出口模式、契约模式、投资模式。
1、出口模式:指企业在本国制造产品,然后将其销往海外目标市场。
出口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初期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低控制、低风险、高度灵活性的特点。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出口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增加外汇收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出口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鼓励。从企业的角度看,为了降低国内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和自身扩张的需要,都将出口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
出口模式有许多优点:首先,由于出口面临的政治风险相对最小,它可以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初始方式。其次,当目标国的市场潜量未能准确探知时,出口方式可以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三,当企业发现目标市场具有吸引力时,可以利用出口为将来直接投资积累经验。第四,当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状况恶化时,可以以极低的成本终止与这一市场的业务关系。出口模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汇率的波动和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动会给出口企业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出口企业也常常会发现难以对目标市场的变动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对营销活动的控制也较差。
出口模式又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类。
2、契约模式:是国际营销企业和目标国家的企业之间在转让技术、工艺、经营方式等方面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合同,转让方由此而进入接受方市场。
契约模式具有分散控制和风险的特点,且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出口进入模式和投资模式相比,合同进入模式以输出企业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特点,而不是企业产品的输出,也不需要企业对目标国家投资。一般而言,当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公司,由于资源的约束等原因不能利用,而将其优势转移给别的公司时,便会产生契约安排,这种安排通常牵涉合作公司之间在知识、技术等无形商品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主要的契约进入模式包括许可贸易、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3、投资模式:是指企业用股份制的方式,直接参与海外企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经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进入外国市场的主要模式。因为,在所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中,跨国直接投资给企业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权和战略自由度。跨国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其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在当地的生产和经营计划与策略。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对外投资有利于避开各国的进口限制和关税壁垒,因而,对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该进入模式涉及大量投资,这种投资又具有不可逆转性或极为昂贵的逆转成本,投资进入也是一种灵活性最低,风险最大的模式。此外,由于跨国直接投资使企业全面地进入当地市场,必然在更大程度上和范围内深受东道国市场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
对外投资可分为合资经营、独资经营两种形式:
(1)合资经营:它是指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
(2)独资经营:即在海外投资建立独资企业,它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过程的最高阶段。独资经营的标准要求企业拥有90%以上的所有权和完全的管理权与控制权。
企业在确定了目标市场之后,选择什么样的进入模式,应以国外目标市场的条件为出发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市场规模和市场成长
一国市场的大小和成熟速度是决定进入模式的关键参数,市场越大、成熟速度越快,就越会吸引国外企业投入资源,这时投资者会考虑建立自己的完整的销售分部,采取直接出口的方式,或参与风险投资,组建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在经营期间保留较大的控制权,使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直接策划引导市场发展。反之,对于市场潜力小,地理位置相对孤立的国家,最好通过出口或许可贸易进入,这样就不能期望刺激市场发展,使市场渗透最大化,而只能使企业进入市场所费资源最小化,节约资源用于其他有潜力的市场。
(2)市场竞争
从当地的市场竞争的类型分析,对于分散型市场,竞争者的地位基本相当,一般可选择出口进入,而对于垄断型市场,则适宜采用直接投资方式,以生产和营销的本土化增强企业在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
(3)经济基础条件
目标国家的能源和原料供应,商业和金融业的服务水平,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等,都影响着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尤其在考虑建立当地的销售分支机构,或在当地投资设厂的情况下,这类因素的影响作用就更为突出。
(4)国家的政策
对一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还深受东道国政府有关进口和外资的政策和法规的影响。一国政府采取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可能鼓励更多企业采用投资进入方式;反之,如果政府采取限制外来投资的政策,或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可预测性较低时,企业就会偏向于使用灵活度较高、资源耗费较低的进入方式,例如出口模式。
(1)企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说明企业是否决定走向国际化,以及实现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进入方式的选择。如果一个企业决定以本国市场为主要发展领域,在有机会的条件下也外销产品,就可以采用间接出口方式;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就应采用直接出口和投资方式,逐步形成企业的国际营销网络和国外生产基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和扩展策略的探讨(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