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7.2
9 设计控制程序 7.3
10 采购控制程序 7.4,7.5.3,8.2.4,8.3
11 油(气、水)井修井作业控制程序 6.3,6.4,7.2,7.3,7.5,8.2.3,8.3,8.5.2,8.5.3
12 油(气、水)井措施修井作业控制程序 6.3,6.4,7.2,7.3,7.5,8.2.3,8.3,8.5.2,8.5.3
13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7.5.4
14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7.6
15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2.2
16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8.3
17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5.2,8.5.3
(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1、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要求
①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②包括产品的范围,明确规定对ISO 9001标准任何条款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③为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的描述;
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
2、程序文件的编写要求
程序文件的编写应符合下述要求:
①满足法律、法规、ISO 9001标准及质量手册的要求;
②采用的术语名称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致;
③所述的内容要突出过程管理,应包括质量的控制要求,实施步骤,连续接口明确、职责清楚;
④文件应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可采用流程图形式进行描述;
3、作业文件的编写要求
①应与程序文件的规定保持一致;
②所述的内容要突出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中涉及质量的控制要求;
③实施步骤连续接口明确、职责清楚;
④应简要、准确地说明,满足5W1H(何时、何地、何人做、如何做、使用什么文件和设备、产生何记录等)的要求,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使用指令性的语言形式(做这个、按照那个做……等),以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
文件编写时按照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具体阐明工作内容;规定各环节间的输入输出内容,包括:器具、材料、文件、记录、报告和单据等物品或文件,要具体规定由谁(什么部门和岗位),在何时,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形成什么记录(必要时可用流程图说明)。(注511 ISO/TR 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四、五、 建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机制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原因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虽然已文件化,但IS0 9001标准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在理解掌握上不够熟悉和欠缺,造成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质量职能分配的合理性上,各业务部门之间、各管理层之间的管理职能的衔接上。主要原因一是对ISO 9001标准学习的深度不够,没有正确理解ISO 9001标准的深刻内涵;二是制定文件时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三是没有完全切实结合实际工作编写。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差。公司各部门/单位文件规定了不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部门/单位仍按老办法行事,过后填补记录,形成了按ISO 9001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落实,造成了文件给外人看,工作仍然照样干,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3、质量监督考核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生产中由于监督检查和奖惩的力度不够,使质量意识、责任心、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
4、认证后没有继续总结探讨具有油(气、水)井修井作业专业特色,怎样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课题,对保证质量管理工作不滑坡和持续质量改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没有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导致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思想难以具体落实。表现在,文件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一是认证取得了证书,职工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领导也丧失了对贯标时一如既往的热情和关心。二是放松了质量管理培训学习,降低了培训力度,导致质量意识不能提高,新的质量观念不能有效形成。三是机构、人员调整后,质量管理职能和职责不能尽快有效开展,导致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又重新冒出,重结果,轻预防的思想依然存在,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失效。四是质量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没有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工作相对较弱。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总有偏离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可能性,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靠制度来约束职工的行为。
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质量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纵到底、横到边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检查网络。
2、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形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楚、责任到人的质量责任体系。把责任、目标、权力分解到每个岗位,做到每道工序有人管,出现问题有人抓,目标明确,责任清楚,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
3、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做到发生质量事故,责任有追究,损失有赔偿,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人人重视质量、自觉对顾客负责、对油(气、水)井负责的思想。
(三)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
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加强有效监督,而内审和管理评审恰恰是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巩固和健全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为使这一机制更加行之有效,真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适当增加内审的频次。每次内审都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质量。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和开出的不合格项报告,由责任部门/单位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整改,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内审员进行跟踪验证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每月由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内审员对各部门/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施工作业现场检查,将检查结果召开质量分析会,举一反三,限期整改。并及时将内审和质量分析会的结果输入管理评审,通过管理评审研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内外环境的变化,需对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如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呢?我们知道通过内审能够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向,能够挖掘出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使体系更能符合标准的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根据内外审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按照ISO9001:2000标准条款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抓好落实。做好体系文件的控制工作,不断完善修改体系文件,使其适应经常变化中的内外环境,确保体系文件的连续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结合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的要求,真正做到“写所做的,做所写的”,进一步明确职责,由技术监督部门深入实际了解体系文件规定内容的落实情况,听取各部门/单位对体系文件可操作性的看法,再结合内外审发现的体系文件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所有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讨论,该提交管理评审的提交管理评审,确定后集中修改完善,杜绝文实不符的现象发生,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既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又对实际工作起指导作用,从而保证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五、六、 结束语
一切社会化大生产,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比技术更重要。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顾客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要不断研究质量工作内容、目标、任务、方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才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在油(气、水)井修井作业行业,只有保持强烈的质量意识,扎扎实实地狠抓每一道工序的有效运行,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努力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预期质量目标,最终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引文注释
(注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标准
出版社,第1页。
(注2)《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标准
出版社,第8页。
六、(注3)陈志田主编《质量认证咨询手册》,中国计量出版社,第35页。
(注4)《中国质量体系认证大全》,1997年3月第一版,中国标准出版社,第289页。
(注5)《ISO9000族标准理解与应用》,(VCD)系列讲座教材,广东质量体系认证中
心2001年4月,第35页。
(注6 )ISO10005《质量计划编制指南》。
(注7)《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标准
出版社,第77页。
(注8)《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标准
出版社,第77页
(注9)《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注10)ISO/TC176/SC 2/N544R《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指南》。
(注11 )ISO/TR 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七、 参考资料
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标准出版社。
2.《ISO9000族标准理解与应用》(VCD)系列讲座教材,广东质量体系认证中心,2001年4月。
3.陈志田主编,《质量认证咨询手册》,中国计量出版社。
4.《中国质量体系认证大全》1997年3月第一版,中国标准出版社。
5.ISO/TR 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6.ISO/TC176/SC 2/N544R《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指南》
7.ISO10005《质量计划编制指南》
8.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89.《井下作业HSE风险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