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运营商在进行品牌细分时,不要过多地被利益的因素所左右。大型商业用户和高端用户的利益固然应该放在首位,也要充分考虑那些中小型商业客户和最有创利前景的年轻客户群。根据经验,中小型商业客户在购买电信服务时非常看重运营商一贯的服务品质,而年轻客户不仅是运营商ARPU的重要贡献者,而且乐于尝试新兴的增值服务,是将来最为关键的客户群。
步骤四、与其它领域的知名品牌合作,扩大品牌范围和种类。 为了有更多的客户,赚取更多利润,运营商也可以和其它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合作。虽然那些来自超市、服装零售、银行以及其它领域的公司,没有从事电信业务销售的经验,但是却拥有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同用户之间建立了关系,而且他们拥有大众市场的销售经验,熟悉消费者心理,而这一切都是许多电信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同这些公司展开合作,电信运营商应该会获益匪浅。
目前的虚拟移动网络运营商就是一个品牌合作的典型,英国移动运营商One2One与著名的大众消费公司维珍集团(VirginGroup)合作,由维珍分销它的业务,就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商业范例。
步骤五、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品牌开发速度。 等品牌战略成熟到一定阶段,经营品牌就成为一种惯用的商业手段。时下,品牌的资本运作经营已司空见惯,法国电信收购Orange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况。品牌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认识到买一个好的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
总之,一个杰出的品牌既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又包括丰富的内涵。因此,创造品牌的过程同时也是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塑造企业文化、推广企业业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过程。
(二)选择品牌战略形色
在规划企业的品牌战略时,还要考虑品牌战略的形色。品牌战略形色有多种多样:多品牌战略、单一品牌战略、一牌多品战略、一牌一品战略、副品牌战略、背书品牌战略、品牌联合战略、品牌特许经营战略、品牌虚拟经营战略等。但选择品牌战略形式的好与坏或对与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某品牌战略的形色对一个企业的“良药”却有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毒药”。结合中国电信的实际,考虑以下品牌战略形式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1、多品牌战略
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的品牌的情形,就是多品牌战略。前面我们分析“中国电信”品牌时提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内某些地方、某些用户对“中国电信”不怎么认可,甚至是怨恨。对此,中国电信的高层是否可以考虑实施第二品牌战略。
2、副品牌战略
采用副品牌策略的具体做法是以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 我们可以在“中国电信”主品牌下,实施一系列的业务品牌和服务品牌。
3、品牌联合战略
近年来,品牌联合战略有上升的趋势,它是指两个或更多品牌相互联合,相互借势,以实现1+1>2的做法。 “中国电信”现在有个普遍的问题,由于面广、用户多、营业机构和人员有限,用户缴费不方便,所以要与银行、信用社、邮政联合实施品牌联合战略,让用户缴费方便、快捷。当然还可以再进行深层次联合,将其扩大到业务的营销上。
4、品牌特许经营
始于美国,在中国正方兴未艾。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个品牌,在相同模式的约束下实现品牌的扩张,达到双赢或多赢。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统一的品牌、技术、管理、营销等模式,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一定费用。
品牌特许经营战略可以实现品牌的快速扩张,由于借助他人的资金,相对风险低、成本低。受许人则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实施品牌特许经营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当数麦当劳。这种品牌形式可用于中国电信在北方市场的拓展。
5、品牌虚拟经营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穿的耐克鞋、喝的浏阳河酒并非真正由这些企业所生产,而是委托他人加工而成。品牌虚拟经营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它使生产者更专注于生产,从而使品牌持有者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得以专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推广。现在中国电信内部实施主、副(辅)分离,各地相继成立了电信实业公司,可以让实业公司从事“品牌虚拟经营”。
(三)创建服务品牌的途径
中国电信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目前急待解决的是服务品牌问题。纵观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服务品牌,笔者亲身体验的“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的服务,他们有7(天)*24小时响应的“金牌服务”,有5(天)*8小时响应的“银牌服务”,有72小时响应的“铜牌服务”,当然客户对每种服务所付的服务费是随着要求不同从高到低。
国外一些运营商在对客户群进行认真研究后进行了品牌细分,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收到了奇效。例如韩国SK电讯在基本的SK大品牌下创造了各种分品牌,分别针对某一个用户群。该公司对用户市场的细分已经精确到了每隔五岁左右就有一个年龄段品牌,对于13~18岁的初级用户有“ting”,重在培养对品牌的认知;对19~24岁在大学期间,或者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有“TTL”;对比较成熟的25~35岁的职业人士有“UTO”;高端用户有“leadersclub”。这样,SK电讯的每个品牌都对应了不同消费群的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的不同喜好。
中国电信尽管从上到下还没有统一的服务品牌,但地方上一些电信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深圳电信率先推出SLA(服务水平承诺),以优质的服务——“五星级”、“四星级”电路为深圳华为公司的通信网路提供维护和保障,青岛电信创出“情传万家”服务品牌。
笔者认为:实际工作中,对保障通信畅通的服务,我们参照用友公司做法,承诺有7(天)*24小时响应的“雄鹰服务”,有5(天)*8小时响应的“企鹅服务”,有72小时响应的“鹦鹉服务”。对通信线路质量要求的服务,我们参照深圳电信推出SLA品牌(服务水平承诺)。我们可以创新出一系列的具有中国电信特色服务品牌,在全集团公司推广。
五、结束语
企业锻造优质的服务和富有特色的业务,必须通过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信息,推销自身的服务。我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电信业分拆重组之后,几大运营商都把“品牌”提到了战略高度,新“网通”提出了“诚信铸就品牌”,中国电信高层更为重视,提出五年努力方向之一就是:“树立国际知名品牌的形象,确立中国电信的品牌优势,把中国电信做大、做强、做优”。
我们看到品牌重要性的同时,更要清楚打造一个著名的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成就一个品牌需要一个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一个优秀的品牌凝集和传达了一个电信企业的物理设备好坏、人才素质高低、服务质量优劣,甚至管理团队结构、企业文化、战略能力等一切竞争力的要素,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电信虽然在打造品牌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电信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电信企业集团的任务任重道远。现在国外电信巨头的进入及我国电信竞争格局的形成,形势的严峻已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电信在夹缝中求生存,进军国际市场,成就国际电信优秀品牌既是中国电信人的奋斗所在,也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成立及美国国际电信业务运营牌照的获得,中国电信品牌国际化的号角已吹响。
我们相信,中国电信在打造国际品牌之旅中如果沿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在中国崛起电信业的“可口可乐”经营神话将是在不远的明天。
引文注释
(注1) 见《参考消息》2002年11月18日第4版。
(注2) 见沈磊:“什么是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人民邮电报》,2002年8月29日第四版
(注3) 见《人民邮电报》2002年7月10日“产业市场周刊”第一版。
(注4) 见《人民邮电报》2002年11月13日“行业展望” 第四版。
(注5) 见《人民邮电报》2002年8月6日“产业市场周刊” 第一版。
(注6) 吴佐夫编著:《品牌营销》,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4月第1 版,第21页。
(注7)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 版,第193页。
(注8) 见“品牌专家吉尔默”,《人民邮电报》2002年8月30日,第三版。
(注9) 见“品牌才是硬道理”,《每日商报》2003年1月28日,第十七版。
参考文献
1、 吴佐夫编著:《品牌营销》,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4月第1 版。
2、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 版。
3、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 版。
4、沈磊:“什么是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人民邮电报》,2002年8月29日,第四版。
5、曾娅:“品牌战略的多变与不变”,《 人民邮电报》,2002年9月5日,第四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