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工商管理论文网
->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五)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五)
本文ID:LW147790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五)
人才引进受地域影响较大。笔者所在的城市是河北省唐山市,近两年互联网产业萌芽兴起,但都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才的局限性,高端人才流向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造成了本地的“高端人才荒”。
从人才自身角度而言,大都向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发达城市,而二三线城市乃至四线城市都无法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人才流失是一种客观的、短时期内无法转变的现实。
猎聘三季度人才报告显示,在2016年三季度,除广州之外,一线城市仍处于人才净流入(注:本文人才流入,指从一个城市流入另一个城市)状态。上海人才净流入率最高,达6.38%;其次是北京、杭州、深圳,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4.97%、1.63%、1.07%。这四个城市的房价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人才净流入率依然领先,可见人才并未因为奇高的房价而放弃在大城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前景。[10]
综合来看,尽管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二三四线城市有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但工作机会的缺乏和发展前景的不明朗,让更多的人才流向一线城市。这对于二三四线城市的企业来说,在人才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
3. 公司规模和资金的限制无法引进高端人才
处于发展初期的公司,可能由于付薪能力较弱,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行业整体缺乏薪酬标准和依靠薪酬留人困难;在发展相对成熟的公司,整体薪酬水平较高,公司人力成本压力大,同时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导致核心岗位存在较多谈判薪酬形式,公司较为被动。[11]
所以说,引进高端人才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公司规模和薪金待遇是招聘高端人才的基础条件,而高端人才也对企业规模和待遇有很高的要求,而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的企业规模不大,公司成本也支撑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标准,这是制约小规模公司招聘高端人才的客观因素。而对于大公司而言,行业标准的缺失和仅靠薪酬留人的方式无法让人才与公司之间产生共鸣,关系基础脆弱,再加上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业薪酬机制,导致公司招聘被动,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五、传统企业如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企业要以用户为中心,数据为基础,产品至上,培养互联网思维
基于互联网自身特点的衍生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传统企业颠覆自身的经营思维,从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转变,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用户需求,从而打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企业忽略用户需求自顾生产。
转型,重在思维的转变。那么传统企业主需要培养和转变哪些思维呢?我通过这几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思维是传统企业主必须具备的思维。
表2
思维模式
模式描述
用户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依据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打造
迭代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的产品,仍然要时刻关注用户数据反馈,并实时做好微创新,依据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
流量思维
不能忽视分量的作用,做好分量才能形成庞大的体量,所以,要重视产品打造,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不断扩大分量
社会化思维
这就要求传统企业利用好多渠道开拓市场,不是要分散经营渠道,而是重在打造渠道之间的链接,互联网创造了庞大的链接环境,企业更要运用好这个环境开拓和重塑客户的关系,以及组织管理方式
数据思维
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司重要资产,传统企业要把眼光从利润报表转移到用户数据上来,只有重视用户数据并对其进行挖掘和分析,才能符合市场潮流,从而带动利润上升
简约思维
企业转型,最忌讳的就是不懂的取舍,找不出主营业务,从而产生过多的企业内耗,公司依旧无法通过转型来打开新局面。所以,企业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中,要力求专注和简单,在产品设计上,要力求简洁和简约
极致思维
小米公司之所以能够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就是因为小米旨在“专注、极致、口碑、快”,打造极致产品和极致服务才能赢得客户欢迎,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产品是一种服务,而服务也是营销
跨界思维
这就要求企业要打破格局,整个产业链,而跨界又分为垂直跨界和水平跨界,比如承揽芯片、硬件、系统、App、内容、经销商的小米就是垂直整合的典范;又比如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就是水平跨界。跨界思维是企业整合产业链的基础思维,也对转型成功与否起到决定作用
平台思维
构建共赢的平台生态圈,找到价值点,建立核心优势,衍生更多服务
(二)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要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确定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前提就是企业本身给自己的合理定位,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使命、价值观和愿景,这一切都源自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定位本身不是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联系重新连接到一起。[12]所以,企业在确定自身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将已有资源和战略结合起来,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最基础的有两点内容。
1. 以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确立企业定位
企业定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及其品牌,基于顾客需求,将其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和良好形象,塑造于消费者心目中,并占据一定位置。”概念中强调了“基于顾客需求”,所以,在转型中,注重顾客反馈来决定产品定位,以及搭建符合市场趋势的企业形象才是定位的基础,最终能够“走”进客户内心,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
2. 根据企业主要业务来制定商业模式
企业在转型中确定了自身定位之后,也就明确了主营业务,那么企业就应该根据主营业务制定商业模式,而不是广撒网的模式运营商务,这就是“专注”。企业有了专注力,才能集中力量解决转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比如,当年乔布斯砍掉繁杂的苹果产品,专注于创造核心产品,根据业务调整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专注于主营业务来制定自身商业发展模式的典范。
(三)传统企业要改变机制以便适应互联网转型的要求
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企业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人才管理科学化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截然相反,我们都知道,传统企业的管理是“中心化”的管理,但互联网企业的灵活性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去中心化”,根据数据分析,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张瑞敏在海尔所倡导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组织管理思维。
互联网时代更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部门间也不在有明确分隔来区别是否是公司的核心,相反,部门间的业务竞争也是促进公司向前的驱动力,逐渐打造无边界管理的氛围,人力资源管理也要符合互联网思维,打破局限,要用夸平台的思维去灵活整合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观,才是科学的、符合公司转型的管理机制。
2. 转变财务机制,使企业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管理目标更加明确
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确定合理的融资机制,并根据业务需求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企业转型能否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是企业转型成败的关键,首先是产业链整合的成本、人才引进的成本,这些都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是转型过程中发生的资金损失是无法预算的,甚至由于前期的经验缺乏导致实际支出严重超出预算,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这就需要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挖掘自身优势,建立合理的融资机制,以保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无论是如今成为巨头的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创业公司,自身资源都非常有限。企业应根据现有资源搭建资源池,根据部门业务需求来合理分配资源。一个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部门内耗,当每个部门都能够获得合理的资源支持的时候,部门间的关系也更为和谐。企业必须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并不断将其完善。
3.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内部部门的专业化,提升创造力
建立企业内部的市场机制,也是促进资源分配合理化的驱动力。在以公司战略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部门分工,不同部门都能够自由发挥,单独创业,在项目方案通过后,获得相应资源支持。当然,这种以部门为单独个体进行内部创业的方式只是企业内部市场机制之一,但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BAT巨头之一的腾讯,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内部的驱动力不断加强,这也是腾讯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原因之一,这种企业内部的市场机制提升了部门的创造力,也不断趋使部门业务的专业化,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根本的就是,部门创新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在打造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同时,也要强调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
(四)传统企业要整合自身资源以便适合互联网转型战略
1. 整合自身的销售渠道与互联网相结合
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直销与分销等供应链环节,打造高效的线上线下渠道业务协同,加强企业对全渠道营销的集中管控能力,所有用户、数据、资金都沉淀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企业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
2. 整合和规划企业人才资源以符合公司转型战略
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企业要根据人才技能和性格进行合理分工,满足转型战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 整合现有市场资源,评估资源效率
企业现有的客户忠诚度水平、和当地政府及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的稳定程度等,都是需要企业进行重新整合,对于一些低效社会关系应该进行取舍。笔者还用亲身经历那家旅游公司举例,企业在转型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维护政府关系上,而这种关系和企业的业务没有关联,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增长。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阻力,企业转型就要集中精力提高市场资源的效率,舍弃低效率的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成长的驱动力。
4.确保稳定的资金储备支持转型顺利进行
小米公司在创业之前就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了小米业务发展的稳定性。企业转型也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人才引进、资源整合、供应链整合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企业在转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资金,没有资金的转型就像没有辎重的队伍一样,处境都很危险,过程中也会很被动。
(五)传统企业要努力搭建自身平台,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平台的建设有需要以企业战略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来打造适合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人才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更是不容忽视的。可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平台的作用,无论是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还是网店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都在着重打造单独的渠道,忽略了打造“连接”。每个平台间是需要连接起来,和供应链整体形成一个闭环,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环境,相辅相成。
六、总结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影响会越来越深刻,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已经全然不存在,对大数据的整合利用也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互联网行业不是创造新行业,而是通过互联网思维深入挖掘已有行业,并最终整合,使得已有行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势能。从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到2015年经济转型年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国家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扶持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发展上来,这作为一个重要标志,传统企业将陆续向互联网转型,但需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不会存在“互联网公司”这个名字,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
【参考文献】
[4]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8
[5]黎万强参与感[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3
[6]吴春波下一个到下的会不会是华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7]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
/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五)
......
本论文《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五)
》在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栏目,由
工商管理论文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gsfwen.com 更多论文,请点
工商管理论文
查看
上一篇
:
知识产权壁垒与企业出口问题研究
下一篇
: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与方法的探讨—..
点击查看关于
关于
互联网
探讨
传统型
企业
转型
问题
研究
的相关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工商管理原创论文
工商管理免费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