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还很不够健全,有些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而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责任,没有认识到,企业处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与利益相关者还有一些非契约性的关系(譬如保护环境、慈善事业),这些关系虽然不像与股东的契约关系那样刚性,但企业同样应该考虑其行为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协调有关利益关系。尤其在一些加工型生产企业里,老板们把产品、利润看得很重,而不把工人的生产安全当一回事,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
5. 社会监督不力
企业社会责任看起来似乎主要是企业自律问题,但是,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所以,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必然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公众及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缺乏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很多地方政府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另外,我国地方政府与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因经济利益诱惑而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和管制。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与企业生产的增长。一些企业向地方政府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以撤走工厂相威胁。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在缺少了地方政府严厉的监督和管制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更是变本加厉,甚至不惜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无视劳工权利、非法雇用童工等手段牟取暴利,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加以袒护。同时作为舆论先导,我国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
6.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无从落实的又一缺口。“我国规范企业行为的相关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98年8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7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8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2000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4年8月第二次修改并实施,以下简称《公司法》)。在这些相关法律中,没有一部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专门规范,也没有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设定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门条款。”[43 忪司法》第14条规定: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显而易见仅仅是一个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糊的规定,而不是一个明确的法律规范。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
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战略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军人物,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有决定性影响。以前,我们往往只强调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如今必须要求企业家同时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家应该深刻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企业生产和经营商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谋求和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真正承担起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自觉地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家只有充分认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理解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观,增强社会责任使命感。所以,企业家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战略。
(二)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架构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它的盈利企业,还要看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为此,企业除了要认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外,还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时,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企业的现状和实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通过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积极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功能充分建立符合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的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组织、流程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人员专业技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评估及持续改善体系。
(三)切实履行好维护员工权益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随着企业转制、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在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我国企业员工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关系之间的利益格局变得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员工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冲突,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合力,实现共谋发展。维护员工权益,除了确保员工的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增加外,还要积极为员工交纳养老、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对危险行业、危险环节的操作工的安全技能的培训,尽量避免事故发生,以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四)切实履行好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切实履行好保护环境的责任
产品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直接影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利益和精神状况,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从长远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可谓害人害己。从此次三鹿奶粉事件来看,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切实履行好保障产品质量责任,在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意图瞒天过海,致使全国数以万计的婴幼儿承受着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的苦痛,有的甚至面临死亡威胁,而三鹿集团这个连续15年销量全国第一的奶粉企业目前也面临破产兼并。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以质取胜,为消费者负责,才能走的更远更好。
在环境问题上,不少企业认为,利润归自己享有,环境代价却由社会承受。对社会来讲,环境代价是无形的,是无法计算的。一旦污染后再治理,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应成为每个企业应尽的职责。
(五)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加强对企业社
会责任的监督
企业社会责任不可能完全依靠企业家自身的觉悟,而要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和政府的推动。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政府在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中国目前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现象,恶意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制度细则,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要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环节,强化执法力度。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任何企业,都要严格依法惩处。同时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建立一套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支持体系。
(六)建立披露信息机制,建立舆论导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社会传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和传颂,打响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使那些利欲熏心、不愿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曝光,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市场,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的道德伦理准则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会在日常运作中为公司赢得声誉和信赖,企业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觉分担社会责任的好处,各项推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制度才能找到恰当的传导机制。
而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则会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关注,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表现”等社会价值观。构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运动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先进典型的宣传,改变在宣传上重经济贡献、轻社会责任的做法,营造承担社会责任光荣,逃避社会责任可耻的舆论氛围,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予监督,共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面临这个挑战,我国中小企业首先应积极应对,树立正确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实施计划。为了建立企业履行责任的长效机制,需要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亲自挂帅,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相应的方针目标,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的使命、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才能系统地将标准内容落实到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此外,也要用好标准在第三方评价上的作用。有了标准这一衡量尺度,企业可以在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和评价活动推动,更加有序地开展各项社会责任实践。总之,只要中小企业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利益,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有利于企业内部和谐、有利于企业与外部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引文注释】:
1.鄢维民.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2页
2.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73页
3.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89页
4.徐立青.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前言
【参考文献】:
1.徐立青.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4版
3.卢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1版
5.鄢维民.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