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长管理权限与国有产权的混乱和权权之间的约束
校长权限是对一所中、小学按党的教育方针,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发挥其管理职能,而进行组织实施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而产权是国办公有制,校长只有行政的管理权,使用权,而没有处置权。像县一所中等职校1994年县财政拨40多万人民币购进二台SK-40新型的数控机床,由于当年职校生招生困难,而机床空置。办学当地的一位村书记并以学校围墙扩建涉及村土地为由,向校长借用该机床一台,校长出于面子,又是当地工作的无耐,出借了。一直四年至校长调走,新任校长花许多工作取回机床,已是一台破旧的机床,像是一堆废铁,整个换部件就化去三万多元,而未收一分折旧款,而书记赚了上百万的零件加工款。公办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与校长权限混乱,校长的管理权变为国有资产的处置权。校长的权限有时驾于国有资产所有权之上,而又有时产权的公有制又限制着校长的能力发挥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是国家规定,校长争取,学校多年积累而形成的,而国有公办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处置权是无法隶属于校长的权限,故而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矛盾也常见于校长权限代替产权的约束和混乱。
(四)老观念,老校长,时常“强奸”管理新体制
中国的老观念、老传统就是校长说了算,校长是一所中、小学的中心,是学校一切的代表,而国有公办学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校长的“强奸”,现行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又缺乏法律的规范,现行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学校财产管理实践,导致资产会计核算欠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所公办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常是校长的口头指示或变相处置,若是校长能力强,校长在教师中的威信又高,加之有些校长的政策水平低点,国有公办中、小学的财产管理即是有点新体制也常常招老观念,老校长的“强奸”。
三、构建浙江省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与策略
(一)明确产权,使用权与所有权应分离
产权是谁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办证呢?省府、市府、县府、层层清晰产权,使用的只能属你单位使用,没有处置权,更没有变卖权。建立以市、县级教育局为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各中、小学依法使用。把当今各公办中、小学分散管理的国有资产,改革为由国家政府委托市、县教育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可以统一调配,建立一个新的产权集中管理体制,当前四川成都、湖南株州、还有广东、广西都有这一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有较好的效果,浙江省各市的公办中、小学,也可借鉴,使公办中、小学这些国有资产明确产权,使用权与所有权清晰分离,使我省的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正道。
(二)取消权力代替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科学
校长负责制应分清界限,教学、人事、安全等责任是负责制,但公办中、小学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是国家的,国家有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可由校长的变换而产生权力代替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中,国有资产也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是价值形态的管理,以保值,增值为目的,如校内的土地房产,场、馆、楼宇。确保国有资产的含金量与社会同步;非经营性资产是以实物形态管理,以安全,长效,完整,高效为目的,如公办中、小学的电脑、实验仪器、桌、櫈、床、办公用具、确保正常使用,国有资产管理也应努力实现从实物形态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的转变,从资产向资本转变,用商品化经营的观点来经营国有资产。在现有的公办中、小学 的国有资产进行重组整合,盘活存量,激活各中、小学的沉淀资产,闲置资产,消除以校长权力代替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科学。
(三)规范管理,制定教育系统“一条线”的财产监管
财产的管理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在全省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可形成“一条线”的监管。全线“一盘棋”。借用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实行24小时切实有效的监管。“一条线”监管可监督各中、小学内部的会计管理,查对各项资产的核算,特别是能如实反映各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以防国有资产被由于各种关系被各种侵占,低价私分;“一条线”监管可防止各中、小学的资产配置不合理,扩大政府采购的对象和范围;“一条线”监管,还可真实地审计、核实各中、小学的国有资产存量,发挥各类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使用频率,并对各类各级公办中、小学校长有一项负责任的数据提供,为处理或提拔任用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在全省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应有规范制度,制定教育系统“一条线”的财产监管。
(四)奖罚与校长升调,教师职评挂钩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浙江省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其改进对策(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