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权力制约原则贯彻到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中, 应进行合理的分权。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一些重要的职能要分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行使。另一方面,应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另外,企业还应提供一些保障各部门职权能正常实施,达到预定效果的措施。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其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由于一些非客观的因素的阻碍,而未能达到预定效果。其次,内部管理规范化。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 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同时,民营企业要从企业百年发展需要出发,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制定长远人才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敢于不拘一格招贤纳士,用情感、用事业、用待遇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并为之建立职业阶梯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增强人力资本的功能,还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人才”是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
4. 引进职业经理人
随着民营资本持有者自身水平的提高,他们开始注重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选拔,以及对外招聘一些有社会经验和理论基础的职业经理人。以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三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民营经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创业初期的家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民营企业家期盼在中国能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有专门的“管家”即职业经理人替自己打理家业。职业经理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经理人不但是技术高手,虽然目前技术因素已影响到商业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职业经理人能够驾驭这些新技术,敏锐把握新技术带来的商机。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组织趋于虚拟化,管理趋于网络化。这也需要负有管理与监督职责的经理们掌握相当水平的网络技术。而职业经理人具备这种适应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很快适应各种环境,使企业发展壮大。职业经理人能够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善于创新进取,求得不断发展。职业经理人具有沟通力和控制情绪力等综合管理能力。职业经理人应是沟通大师,沟通已成为企业工作的必备条件。著名领导行为研究专家明兹伯格通过现场跟踪研究发现,职业经理人在实施管理活动时的言语活动(含书面的)要远远多于其他活动。职业经理人与老板逐渐形成建立在长期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能长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价值观、职业操守、利益驱动源动力;信仰、技能、自我感知及欲望的四者同一。企业充分放权,提供其配置资源平台,即配置财权、物权、处罚权等,提供事业舞台。赋予相应决策权。职业经理人是战略上的经营者,对其要用“经营”的方式来管理,如社会美誉度、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升降等。在现今的中国企业,老板和经理人间逐步实现共存共荣的目标,达到成功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目的。
5.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精神层(核心和灵魂)、制度层(保障功能)、物质层(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面对极大的生存压力时,往往容易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追求利润的目标绝对化,目光短视,甚至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行为,以致将辛苦创业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甚是遗憾。这就需要企业主具有坚定的信念,以企业主的气魄和企业美好前景描绘来带动员工; 注意及时纠正短期行为;管理上以亲情为主,注重“人性化”;注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而导致的在企业中产生的关系网、派性等问题。
企业步入成长期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此时企业被成功的光环环抱,容易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克服盲目自大,企业主文化即是企业文化等弊端。企业文化建设应特别强调精神层次的升华,制度层次的完善,物质层次的更新等。考虑长远规划,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克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弱点,如学习不够,理念滞后;小富则安,满足落后;用人惟亲不能惟贤;视发展为唯一目标等。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结合市场趋势,重新调整规划战略,整合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强调创新精神,积极做好产品更新换代等工作;抓紧抓好内部管理的上台阶,特别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工作。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在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要逐步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技术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6.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确保企业的发展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本的积聚,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规模效应,人才的引进、科技的投入也无从谈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从哪里来,靠的就是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民营企业要想尽办法,多拓宽融资的渠道,依靠自有资金的积累 ,通过产品经营折旧,增加利润和现金流,一手抓有利润的现金流,一手抓有现金流的利润,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过去民营经济封闭的产权模式不便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投资方面的好处以获得更多的资本。但随着民营经济产权模式的转换,民营经济同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组建企业集团的路子越来越宽,同时也为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民营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吸收资本,过好资本关。企业也要通过改制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广泛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9(五)......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