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各级政府和金融、财税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民企融资渠道。加快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民间资本;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重组上市,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开募集的股权融资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信用立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使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
2.政府机构发挥服务作用,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该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对民营企业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3.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工商联2003年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有50.3%的民营企业希望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民营企业的负担主要集中表现在企业的各种交费、企业应付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摊派,以及为了搞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种并非合理合法的公关、招待费用等方面。此调查显示,在1382位业主提供的信息中,2003年他们总计纳税112808.4万元,交费55044.5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8.8%。因此,要及时取缔来自各级政府和权力部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形形色色的吃、拿、卡、要;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从源头上堵住和治理乱收费行为的力度,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立法,加强舆论监督,将各项政府许可的收费项目公开化、透明化;坚决取消越权违规的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4.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生产,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网络,很多民营企业难以进行专业化生产而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应强化以下服务:①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搜集民营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②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牵线搭桥。③培训服务。帮助民营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④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取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即企业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和进行持续竞争持续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是必然的,民营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大报告为中国的非公经济破除了体制性的障碍,民营经济今后可以且一定要与国有、外资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竞争。当前,民营企业所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民营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2. 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 许经勇:《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南方经济》2002年9期。
4. 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 张圣平,魏学坤:《民应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6. 郑晓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7. 刘智勇著,《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年5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