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 5 4 3 2 1 5
科研水平 5 4 3 2 1 2
外语水平 4 3 2 1 3
组织能力 4 3 2 1 3
工作数量 3 2 1 2
工作质量 4 3 2 1 3
②某主任医师的分级得分为:1+0+0+1+0+3+1+1+1+1=9
③某主任医师的各因素累计得分为:3+4+6+5+5+2+3+3+2+3=36
④某主任医师的最终总得分为:(1-9/36)×100%=75(分)
(四) 后勤保障人员的薪酬体系设计
医院后勤服务的人员包括工程、保安、保洁、餐饮、绿化等为医疗一线服务的人员。现在在医院有一个怪现象,医院后勤人员像“雇主”,一般不干具体工作,只是指挥指挥,聘用一大堆临时工干事。导致的是人员臃肿、效率极低,保安、清洁、绿化工作经常不到位。往往一件小事也会拖上很久,办事效率极低。要想改变现有公立医院后勤保障人员的这种工作状态,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上就应根据这些人员的工作特点,采用岗位薪点工资制。即根据他们不同的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工作条件再结合每个人的工作技能、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来确定他们每个月的具体薪酬数量。其工资标准不以金额来表示,而是以薪点数来表示。首先,根据员工岗位的因素和员工个人的表现因素,测定出每个员工的点数。然后再用员工的总点数乘以点值来作为他的工资标准。点数的多少与员工的劳动岗位及个人劳动贡献直接联系,岗位类别高,个人劳动贡献大,表现好,点数就多。点值与所在部门的经济指标直接联系,设置成基值和浮动值,分别与医院及员工所在部门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效益好,点值就大;反之,点值就小。
(五) 实施新型薪酬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 新型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与公立医院整体的管理体系改革相配套,因为薪酬管理只是医院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仍沿用现有的人事、财务、管理架构等带有浓重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系,则新型的薪酬管理体系将很难建立与实施。
2、 新型薪酬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和完善一套量化的、公平的、可操性强的考核体系。否则,任何的薪酬制度都只会是一个摆设,而在实际中只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而已。
3、 医院后勤保障人员的薪酬体系可以考虑走市场化的道路。因为医院后勤所涉及的工程、保安、保洁、餐饮、绿化等服务内容与医疗服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完全可以与医院的主营业务医疗服务分离开来,充分利用社会中现有的资源,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
4、 以上说的公立医院的薪酬体系,主要涉及的是物质激励方面的内容,而未涉及精神激励方面的内容。因为,精神激励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管理的方式与艺术方面的问题,这就会涉及到医院整体管理体系的问题,在此不进行更多的讨论与说明。
5、 公立医院的福利与津贴部分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务员的标准而制定的。因此相对全社会而言是较完善且较高的。因此在这里没有进行更多的阐述与讨论。亦不是公立医院新型薪酬体系的重点内容。
6、 公立医院新型薪酬体系建立的关键目的是改变原有公立医院奖金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即缺乏考核依据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倾向。
公立医院中存在的服务态度不好、质量差、收费高、医生拿红包、吃回扣、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一系列痼疾决不是单单只靠薪酬管理改革就能够解决的。因为这里边还牵扯到整个医疗体系改革的问题,如:医疗系统的市场化问题,医、药分家的管理与收费问题,医疗保险市场的建立与完善等许多社会与国家政策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医疗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相对滞后了。已经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与要求。因此,医疗系统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必须进行的。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公立医院现有的薪酬体系也必将进行改革。这里本人只是根据个人的体会与认识,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与讨论。
引文注释:
(注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第247页。
(注2)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6页。
(注3)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第252页。
(注4)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7页。
(注5)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8页。
(注6)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0页。
(注7)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38页。
(注8)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39页。
(注9)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40页。
(注10)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40页。
(注11)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41页。
(注12)刘胜军:《薪酬管理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33页。
参考文献:
1.杨剑/白云/朱晓红/郑蓓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2.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3.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刘胜军:《薪酬管理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6.刘胜军:《薪酬管理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7.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三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