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要以质量方针所提供的框架展开。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均要依据组织的质量目标要求来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职责和质量活动(岗位工作)中去,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目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尤其在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质量目标值应能够量化指标,并规定三年内的增长幅度。
如:XX建筑公司质量目标:
(1)单位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90%。
(2)单位工程优良率55%。
(3)工期履约率100%。
(4)顾客满意平均达到85%。
(5)单位工程优良率和顾客满意率在三年内每年递增1%。
(三)文件的编制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GB/T19000—2000idt ISO9000—2000标准中要求建筑企业建立和保持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它是企业上下长期遵守的工作准则,它也是审核的依据,还可以用来向外界证明企业已建立的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目前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应注意把握好相应文件的层次性、可操作性、经济性,这样便于建筑企业的体系运作。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以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文件构成。如图4-2所示,各层次的文件形成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每一层次的文件又可分为许多细节内容。
文件的内容:
按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适用GB/T
19000—ISO9000标准描述质量体系 质量手册
(A层次)
描述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 质量体系程序
能部门的活动 (B层次)
详细的作业文件 作业指导书
质
量C
表格 登记薄 文层
记录 报告 档案 件次
合同 市场 设计 采购 物资 生产 安装 质量保证 人员培训
销售 财务 开发 管理 存贮 服务 质量控制
图4-2 典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
注:其中任何层次的文件都可分开(利用相互引用的条目),也可以合并。
2、质量体系文件编写要求
(1)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阐述建筑企业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它对外可反映企业的形象,是企业质量体系的说明书,对内是本企业的法规或指导原则,它明确了各部门及主要管理者职责、职权以及相互交流沟通的渠道,以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编写内容为:
①范围和应用领域。
②目录。
③前言。
④质量方针。
⑤组织结构。
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⑦定义。
⑧质量手册的使用指南。
(2)程序
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是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文件。每个程序文件都应包括质量体系的一个逻辑上的独立部分,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其质量环有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和回访与保修8个阶段,程序文件除包含标准规定的“文件控制程序”等6个程序外还必需履盖以上8个质量阶段的内容。企业最好以相同的结构和格式编排每一处程序,便于使用者熟悉程序中固定一致的每项要求。最好先确定工艺(工作)流程及网络,然后按过程逐一描述。而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特点,编制涉及到施工过程、设备管理、工作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程序文件一定要注意工作场所的流动性和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应综合、动态地考虑。
(3)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进行不同工作的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必要时企业应编制足够的详细说明作业方法及对作业要求的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特殊工序的基础。是操作者按制造文件,以规定的方式,完成全部操作的基础。它应以操作层易懂的语言来编写,便于新员工的培训。
需要强调一点,只是在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需要制订它。
(4)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中应保存足够的记录。它们是客观证据,以证明企业的产品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质量和质量体系是否运行有效。质量记录还应具有可追溯性,以便分析和确定质量趋势,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质量改进。质量记录应受控,企业对于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追溯性、防止破损、遗失和环境贮存条件使用和处理、保存期限等予以明确的要求。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客观记载,根据ISO9001的要求,可以把它们分为: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方面两大类。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方面的质量记录表格一般按GB50300及JGJ59-99统表填写。
(四)资源配置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人力、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三个方面所需的资源,以保证达到体系的总目标。关键是要识别资源需求、提供所需资源并有效地予以控制(这也包括组织所使用的外部资源)。
1、人力资源
目的是保证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能够胜任,组织需要提出各岗位的能力要求(从教育、培训、技能、经历等方面考虑),可以通过培训(亦可有其他途径)达到能力要求。
2、基础设施
组织运行所必须的一组设施、设备和服务,是与活动相关的,由组织根据对产品的影响程序作出识别并加以控制(如生产组织的加工设备、运输设备、消防器具,旅游公司的电话、互联网址、交通工具等)。
3、建筑业不同领域及不同产品对工作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如食品、药品设备安装有卫生法规要求,精密仪器施工有对振动限制及超洁净环境的要求,电子工厂及设备安装有对洁净程序的要求。
五、质量体系的实施难点及对策
目前,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在我国已很普遍,许多建筑安装企业已通过认证。但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政企不分,监理职能不完善,业主行为不规范的情况,管理基础起点较低,特别是有些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为获“证”和保“证”而走过场、搞突击,不能把贯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起不到实施ISO9000的应有作用。我认为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施ISO9000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树立ISO9000工作严肃性和长期性的思想
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一旦被企业采用即成为企业的强制性标准。在企业内部,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被企业管理者签发后,即成为规范管理活动和员工作业活动的法规性文件,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企业内部一级对一级作出承诺,一级对一级提供信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在企业外部,ISO9000标准一旦被合同引用,也就与合同一样具备了法律保护的强制性质。如果企业已获认证,则意味着企业公开向业主和社会作出了满足质量要求的承诺。这个承诺,通过第三方认证,便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关系。实施ISO9000虽然原则上属企业的自愿行为,但它不同于其他的经验借鉴或技术推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管理行为,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责任,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另外,企业还要树立ISO9000工作长期性的思想。ISO/TC176在“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中”提出了ISO9000族标准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全世界的通用性、当前的一致性、未来的适应性。目前,这四大目标已得到初步实现,且ISO/TC176正在做进一步的工作。可见,实施ISO9000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国际质量管理的要求,而且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
同时一方面ISO9000系列标准存在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完善和修订的可能;另一方面,质量体系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两方面决定了ISO9000工作的长期性。质量体系要不断完善,纠正措施要不断进行,所有管理活动都有一个不断优化提高的过程。通过认证并不意味着ISO9000工作的结束。
(二)深化ISO9000工作,由受益者推动方式向管理者推动方式转变
企业实施ISO9000标准有两种方式,即受益者推动方式和管理者推动方式。受益者推动方式是指供方首先根据顾客(业主)或其他受益者(如社会、政府机构)提出的直接要求,在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中选择一适宜的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体系,并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认证。
管理者推动方式是指供方管理者对正在出现的市场需要和趋势作出预测,首先使用ISO9004-1及ISO9004的其他适用的分标准建立质量体系,以便提高供方的质量成就。在顾客(业主)要求之前作为一种预备措施,再使用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中的一种通过认证,以证实质量体系的适宜性。
在管理者推动方式中所实施的质量体系通常要比受益者推动方式中为证实质量体系适宜性而使用的模式更加全面和更富有成效。
目前,国内建筑安装企业所进行的“贯标”,基本属于典型的受益者推动方式。随着ISO9000工作的深入发展,企业贯标应考虑向管理者推动方式转变。按受益者推动方式贯标的企业在获证以后,以期望产品质量、成本和内部运行结果获得进一步改进,则可以进一步按ISO9004标准,建立一个包括安全、质量成本和营销等要素在内的更加全面的质量体系。
(三)正确认识TQM与ISO9000关系
ISO9000标准作为质量活动指南和质量保证模式,只是为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它是对用户质量的一种担保,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阶段性的认可。而TQM的基本思想是彻底地让用户满意,其精髓是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确保企业成长和“长寿”。日本经济成功、产品质量在世界上公认最好,就是得益于推行TQM;英国在世界上认证企业数量最多,但质量并不是最好。这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还是要以TQM为本,把深化TQM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ISO9000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