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才的激励和考核。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某个企业能否持续创新发展,首先取决于该企业能否构造一套诱发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可采用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其物质需求,又给予其权利、关怀、相互的认同、成长的空间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等。物质激励可采用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手段。其中奖金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回报,是针对未来行为的影响,是对优秀员工的一种人力资源投资,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员工参与管理本身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恰当的精神激励比许多物质激励或金钱激励更有效、更持久。
企业应制订一套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绩效结果与激励机制相挂钩。考核原则上由上对下进行,管理者对下属考核,下属给予反馈,结合双向沟通。
3.人才的提拔。彼得原理:每一个人都会上升到其不胜任的位置为终止点。企业对员工要公平地提供升迁机会,要注意应该把员工放到最适合他的职位上,让每一位员工的才能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由此可见,一个中小型企业要想不被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所湮灭,就要制订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包括技术战略、产品战略、人才管理战略等。
引文注释:
(注1)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注2)焦强:《探营世纪瑞尔》。
(注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36页。
(注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33页。
(注5)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注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41页。
(注7)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42页。
参考文献:
1.吴雯芳 李旭 译:《高技术产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陈春花:《中国管理10大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5.彼得•德鲁克:《管理前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6.焦强:《探营世纪瑞尔》,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