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势必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选择融资结构便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外部环境。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三是自我改造。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体系建设,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社会扶助体系等。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民营企业做大作强,而上市融资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司上市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可以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促进公司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有过很多的失败,致使一些企业破产。面临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顺利渡过攻坚阶段,必须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进行转型和提升。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不断提升内在动力,保持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当然,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和提升,再造机制优势,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这不仅是企业本身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竞争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国刚:《“入世”后民营经济中应着力解决的若干问题》,《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2.杨纲:《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上海投资》1999年第7期。
3.吕政、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郭梓林著:《一位民企经理人的思与说》,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5.卢福财、胡大立著:《21世纪民营企业发展方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6.王道阔:《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2年第4期。
7.曹雁翎:《新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1期。
8.白桂梅:《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民营企业》2000年第4期。
9.叶国灿:《家族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局限性与回避》,《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2期。
10.胥敏:《日本企业的精神支柱》,《 管理科学》 2005年第9期。
11.华锐著:《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12.孙健著:《海尔的企业文化》,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
13.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4.刘晶:《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角色重塑》,《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第1期。
15.魏杰著:《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李会明著:《产权效率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
17.汤顺利著:《私营企业批判》,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7/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