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谈苻坚狂妄轻敌,恃百万强兵,自认征服东晋宛若秋风扫落叶,从开战之初就声称以晋帝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并修建府第,虚宅以待就以略见一斑。如此轻敌,自然对军队调集、战争的准备、战略策略的制定、临敌指挥等诸多方面,便十分轻率、粗略。而对敌人战争实力、军队数量、作战素质、抵抗意志更是一无所知,如此这般,自然而然陷入了一厢情愿的盲目骄狂情绪中,自然难逃骄兵必败的历史规律。
毋庸置疑,个人决策由于决策灵活、迅速,善于解决突发性紧急问题而为人所接受,如象是在一个变革期间,局势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制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充分,这时就需要一位富有远见和魄力的强势人物制定个人策略,并且以较为强势的精神贯穿到执行过程中。比如时任IBM CEO的郭士纳在1992年为了挽救亏损达50亿美元的IBM时,就是更多地依赖个人决策和强势管理对IBM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挽救了IBM。在那样的危机关头,缓慢的群体决策显然派不上用场。
但个人决策由于常常受决策者的学识、能力及心理状态所影响,很难突破个人价值观的约束。而且在决策中,又常常受以往决策影响,十分容易产生短期思维,所以盲目自大的制定决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一个合理的决策更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为前提的,而个人决策由于个人所掌握地知识信息毕竟有局限性、片面性,所以常常在问题不明、条件不清、要求模糊的状态下,急急忙忙作出决策,势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具有个人决策所无法比拟优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体决策能提供更多种类、更加完整的信息,故而形成多种计划、方案,使决策具有更大的选择范围;而且相对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在制定过程与民主的思想相一致,包含公正、公平的法律精神,决策影响的人和实施决策的人间接或直接参与决策的过程,所以决策执行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也大为提高,远非个人决策那样缺乏他人的共鸣和配合,常被认为是独裁或武断行为,使决策的可行性下降而导致决策失败所能比的。
当然,群体决策也并非像我们想像得那样无往不利,因为制度、程序、及执行过程上的种种原因,也会产生失误,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才能有针对性的防止、避免失误,扬长避短的充分发挥群体决策优势。
二、当前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减少公共决策失误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因公共决策失误而把好事做成了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败家子项目”的事情屡有发生。在国家相关项目投资开发上,除了少数违规操作外,有相当一部分则是在“加快发展”、“战略眼光”的旗帜下产生的。不管不顾地超前,贪大求快,靠想当然的“前景”上项目,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样的例子,媒体多有披露:海南省某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求农民将稻田改种芋头,造成耕地荒芜,农民颗粒无收;山西某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全县二百多个行政村中建起了142个科技示范园区和268个科技示范点,上演了一出荒唐的“科技大跃进”;青海省某县实施所谓“富民工程”,投资200万元在某村兴建“名优”蔬菜基地,给菜农造成40万元的经济损失;内蒙古某乡政府以包种包销的合同方式在全乡推广优质高产的脱毒马铃薯,而农民只收成了乡政府承诺总量的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也几乎烂掉,农民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背了一身的债……。
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群体决策失误,到底哪里出了错?那怎样才能减少失误呢?
(一)决策成本高且拖延耗时
群体决策成本高是指在决策过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由于群体决策一般需要对每一个意见都进行讨论,对不同的意见都需要集中统一认识后才能形成决策。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领导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争执和反复交换意见,虽然可以完善决策,但却常会在决策时,转移了话题、离题太远或不着边际,从而使一项决策议而不决,拖延时间,限制了相关人员在必要时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甚至产生遇到矛盾互相推诿现象,导致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个过程不仅耗费时间,参与的人数多,而且直接或间接的人工成本和办公费用都比较高,效率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就像在塔斯马尼亚岛原来并没有狐狸,但是却有一帮非法之徒协带狐狸入境,由于没有天敌,这些狐狸对岛上的羊羔和鸡仔构成了直接威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环保主义者请求政府赶快将狐狸赶尽杀绝,否则等到六月狐狸的繁殖期来临麻烦就大了。一旦狐狸产仔并且分散开,则将会给岛中的畜牧业带来严重后果。不幸的是塔斯马尼亚政府辩论来辩论去,直到6月才拨款100万美元剿杀狐狸,但为时已晚。政府官员的决策滞后使他们面对一个耗资更大的灭狐行动。
对此,我们因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正确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合理的程序,凭借现代决策技术、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所进行的决策。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常规性问题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使之上升为规范化的理论,从中寻找出最佳方案,反过来指导决策活动,使纷繁复杂的决策活动有章可循,凡遇到类似问题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去解决。对于原来所不曾遇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决策经验,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合理决策。这就是西方决策学派认为决策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的过程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按照固定的模式操作就可以生产出成品——决策的原因了。(注2)
当然在借鉴成功决策经验的同时,要注意到成功的决策的确有它们的独到之处,但往往只适合当时特定的外部条件,如今外部条件变化了,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基础也改变了,这势必会让决策变得落伍、过时,所以要防止决策思维的僵化,时刻注意外部条件的变化,切不可万事都照搬照抄以往的决策经验。
(二)易形成“少数人”专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试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