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去”战略所包含的内容
“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走出去”战略的内容可以从其含义和层次两方面来分析。从含义上来讲,“走出去”战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中国的产品、技术、设备、资金、人员和服务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和对外经济合作。狭义的“走出去”战略主要是指根据目前需要正在实施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注1]。从层次上来讲,“走出去”战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开店。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1.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国处于投资发展的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美元至1500美元之间,外来投资显著扩大。随着中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进,经济迅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表现出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中国向海外投资也有显著增加。我国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使中国企业屹立于世界舞台。
2.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实施我们的对外投资开发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下同样能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这是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来”起步的。20多年来,我国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已具备逐步扩大“走出去”的条件和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立足全球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措施。
4.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是“走出去”战略的多元目标之一。从我国自身条件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力基础。我国的商品和技术出口多了,我国的企业走出去的多了,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此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通过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也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二、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动因
1.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有利可图(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前提。因此,企业必然去审视它所处的市场环境并寻找它认为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如果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己经很难找到与企业成长相匹配的“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会产生一种内在冲动,要“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积极开拓新的国外市场,以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不断增强成长的动力和后劲。
2.寻求资源开发,确保原料供应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在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其中,开发的重点将放在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外能源投资,即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此外,还有一般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树林资源等)的开发。在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资源长期、有效和稳定的供应。
3.扩大出口贸易
无论是从中国政府政策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材料、机器设备、零部件的出口、甚至带动服务业的出口,都是目前进行对外投资最多的动机。在政府制定的有关海外投资政策中,着眼点基本上都是扩大出口,是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综合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动机调查,扩大出口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4.规避贸易壁垒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上讲,规避贸易壁垒或突破贸易壁垒都是寻求市场型的一种动机。由于我国现已加入WTO,关税逐步下调后,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已成为扩大出口和占领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出口配额限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利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可谓是突破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对特殊贸易限制的一个反应。
5.及时获得国外技术经济信息
中国企业可通过在海外投资这一渠道来学习国外的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少数企业还在国外投资建立了研究和开发机构,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学习、研发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关于入世后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优劣势比较分析,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少科学性的论述,现综合起来加以描述。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所具有的优势
1.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中国的企业总体上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的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这种同一性和独特性的结合,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对中国企业而言,不仅其产品可以近距离入市,而且可以有效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关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