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将测算,审核,审批三个控制点分离。测算出的数据只有经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审计,方可依据减值准备额的大小进行分级审核与审批。内部审计监督要贯穿整个减值准备的计提,记录和披露过程,找出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过去企业基层会计人员水平较低,尚未实现从“核算”向“控制”的跨越。近几年,这种状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仍然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理论真正的考验在于执行,会计政策也不例外。再完好的政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流于形式。对于资产减值准则而言,如果被恶意使用,更有可能向使用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给使用者带来损失。为了保证准则能得到有效执行,作者认为在制定资产减值准则的同时,还应当补充相应的罚则。
(二) 完善上市公司外部环境
1.健全和发展资产价格信息体系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市场价格频繁波动,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离不开市场价格这个基础,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以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可靠性。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信息体系不健全,为此,应培育和发展我国市场价格体系和信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及时地公布有关资产、商品的市场价格,保证企业方便准确地得到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效解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另外大力发展资产评估业,建立全国性的资产专业评估体系。
2.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因此,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警察”的职能,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利润操纵。另外,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等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从4可以看出,道德约束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最根本的制约力量,其作用是事前的、直接的和普遍的。过度的盈余管理与公众利益背道而驰,从长远看,盈余管理的制约必须重视德治,即提高盈余管理行为主体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以达到防患于未然、标本兼治的效果。
表4 环境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
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道德约束 外部审计 公司治理 资本市场完善程度
事前 √ √ √
事后 √
直接 √ √
间接 √ √
普遍 √ √
个别 √ √
通过上述的部分实证分析,新的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往往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可能以资产减值或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化的盈余管理和避免盈余下降。上述结论与《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一致,也是不允许转回确认资产减值的缘由。尽管有的国际准则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但显然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更符合我国的现状。有利于防止公司滥用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调节利润。此外,会计是一个侧重于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职业,资产减值规定,应用得当,会提高会计信息和资产的质量。运用不当,就会与制定资产减值目的背道而驰。新资产减值准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行为,是会计发展的一个进步。同时,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也正在向国际惯例靠拢,不过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及时制定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还需要中国企业的诚信程度增强,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提高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定也应跟上,以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加快推进上述各项对策建议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高源鸿.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5).37~38
(4)蒲怡蓓,应永胜.论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制约(J).会计之友.2009 (7).67~68
(5)沈烈,廖育娟.基于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 (4): 33~34
(6)王玖春.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68
(7)王平.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比较(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16~17
(8)黄毅勤.国有企业资产减值相关利益思考(J).会计之友.2009(2):29
(9)赵敏.新旧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 (10).39~8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