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开发环境,与国际化接轨,创世界知名品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上,是向内的,而品牌文化则是向外的,是企业文化通过产品销售、公关事件、广告宣传、公司人物等传达给企业外部的一种映射文化。 在建设品牌文化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品牌所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什么?它和消费者、政府、竞争者等其他市场主体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它主张一个什么样的法人价值观(品牌主张)、产品研发观、产品观、市场观和服务观等等?其中,法人(品牌)价值观犹如个人的世界观一样,被企业称之为企业精神,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其他理念则由它而延展开来。通常的,为便于在企业内外推广企业往往以一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展现给世人。因为品牌文化是一种外化的企业文化,所以欲求发展和长生的品牌在法人价值观的设计上最终要使最重要的外部主体——顾客受益,因此就必须考虑那些顾客能看得到的并依此评估其价值观的特征:效率、乐趣、卓越、美、地位、道德、尊严和精神面貌,并像以上提到的那些品牌一样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予以提炼。内部认同是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基本支持面。前面讲过,品牌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其文化的根基同一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品牌价值观。从价值观到行为、从行为到结果、从结果验证价值观,这之间缺少不得一个让价值观被企业内部认同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其次,企业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将品牌价值观以及规章制度推介并渗透到员工内部;第三,就是寻找或树立企业内的英雄,努力使文字的制度转化为鲜活的人物,从而更好的诠释企业价值观的主张和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企业内部的文化对鼓舞员工、稳定及引进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创建品牌战略时,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应把这一决策贯彻到全体员工中去,发动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创建。
除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要争取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在打击假冒伪劣,破除地方保护,维护企业知识产权,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其次是争取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打破目前还存在的地方保守主义、垄断和割据等“围墙”。最后是寻求法律保护。品牌开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离开了法律的保护,不是被夭折,就是会流失。依靠政府的支持,营造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环境,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企业集团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没有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就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要创世界知名品牌,利用品牌优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以品牌为先导扩大出口,拓宽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强调企业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因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品牌运作已不再简单地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必须学习跨国公司与母国之间的协作发展经验,努力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环境使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 必须用全球化的视野和市场化的观念,加大保护本国企业全球化品牌能力,积极利用国际有关涉及品牌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本国企业品牌。
(六)抓好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品牌的科技含量对品牌的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是靠技术注入活力的。没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就难以有高质量,高起点,高市场份额的产品,也就难以创造出声名显赫的品牌。国内外的许多知名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都是毫不吝啬的。据权威机构最新的评估结果,长虹每年从年销售额中拿出3%~5%的高额费用投入到中长期技术开发中,累积已有几十个亿,从而确保了长虹每年不断地出新品、出精品,确保了长虹抢占技术上的制高点,最终确保了其竞争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品牌都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与品牌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品牌。
品牌创新要以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用为前提,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技术创新。而且技术创新可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美国调查资料表明:技术革新投资的平均社会收益为56%,个人收益为25%,美国按人口平均的产品增长,大约90%信赖于技术的变革,生产力提高因素的80%也来自科技进步,所以美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投入科研经费,其总额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
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名牌产品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能否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开发换代和横向扩展能力。因此,企业要积极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走产学研道路,切实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杜绝傍名牌的短期行为,立足可持续发展,专注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方法。只有技术领先,才能保持名牌产品的优势。现实表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与升级换代上。为此,技术创新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核心产品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具有核心产品的重要标志,具备独立的开发设计能力是企业研制与生产核心产品的基础。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企业的核心产品,应是企业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拥有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和相对垄断市场的控制力。这就是世界著名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国际上纵横驰骋的秘诀所在。 因此核心技术的培育和管理对增强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品牌弱国到品牌强国的历史性飞跃必将成为现实。
总之,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和标识,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凝聚在品牌中。著名品牌是先进技术、科学管理、高质量、成功营销、丰富文化内涵的结合体,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不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由此可见,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制定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计划,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所在。面对WTO,国内品牌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品牌国际竞争的战略研究和策划,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我相信,在应对机遇和挑战中,真正有影响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品牌,必将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奋力崛起。
引文注释:
(注1)余明阳,戴世富:《品牌战略》,清华大学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4页。
(注2)余明阳,戴世富:《品牌战略》,清华大学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44页。
参考文献:
余明阳,戴世富:《品牌战略》,清华大学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郑佳:《企业品牌发展系统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刘永炬:《别拿品牌不当事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贾素英:《关于品牌战略的探讨》,《科技风》,2008年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