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正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创建优秀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本文从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任课教师关系及实行“三位一体”教育等方面入手,就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创建优秀班集体问题略陈己见。
【关键词】:
以人为本、和谐校园、非正式群体、‘三位一体’教育
【正文】: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根本是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新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而学校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应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而且还直接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本人曾在职校担任班主任十多年,深知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形成,它除了需要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外,还将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例如:班级的人际关系问题、公平问题、资信问题等,作为班主任如何切实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和谐、优秀的班集体的创建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拟就如何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诸人际关系入手,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创建优秀班集体问题略陈已见。
一、营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班级民主氛围的首要因素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对师生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成功的实践。春秋时,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引起学生的无限敬仰与尊重。战国时,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鼓励学生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正确阐明了师生切磋,教学相长的道理和能者为师的原则。这些都反映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营建民主与科学的师生关系的教育遗产,的确值得我们去借鉴、继承和发展光大。
(一)爱生尊师
爱生尊师就是老师应当热爱学生,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这是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良好、协调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实践证明,尊师常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通过数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2)是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的影响呀。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灵魂,用一双温暖的大手去紧握那稚嫩的小手,爱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因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爱的教育无疑是个永恒的主题。
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是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老师无私向学生奉献爱心的回报。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